刚潜入水下的时候,一切都很正常,环望整个下层珠场,只能用壮观来形容。
在那些成排的浮球下面,是成串的水笼子。它们像一根根钢柱子一样直插到水体深处,所有的珠母蚌都安安静静地躺在水笼子里。
真是可惜啊,它们居然全都死了。
我从不同位置摘下几只珠蚌,放进囊袋中,接着便开始纵深下潜,准备去取河底的淤泥了。
然而刚刚还挺好的水文情况,随着下潜深度的逐步增加,竟变得异常恶劣起来。
水下的能见度开始急剧下降,毫不夸张的说,连二十厘米都没有。到处都是浑浊细碎的杂质顺水漂流着,这让我的情绪开始紧张起来。
这种伸手不见五指的能见度,很容易让潜水员滋生恐惧情绪。尤其对于学艺不精的新手,这种情绪是致命的,因为恐惧会让你的呼吸节奏发生改变,会感到有人扼住你的咽喉,身体僵直失衡,进而发生更大的危险。
我看了看潜水手表,此时的深度已经达到了三米七。
这家兴洋养珠场经历过人工开凿扩产,水深发展到了六米左右,已经算是非常深的养珠场了。
我悬停在此,打开强光手电筒,试着往下层照射过去。
可是水层实在太浑浊了,下面的区域仍然看不清。
就在我准备继续下潜的时候,忽然,我感到一丝微弱的光束划过了我的脸颊,接着就猝然消失了。
就仿佛是有人和我做出了镜像的动作,只是他的位置在更深处,光源是向上照射的。
这种感觉,就像是有一只眼睛,从深渊窥视着我一样。
呃……这怎么可能呢?水里难道还有其他人不成?
能见度如此之差,又出现了这种可疑情况,按常理就该放弃下潜了。
不过,爷爷现在下落不明,必须想办法查出更多的线索。
我很快鼓足了勇气,把手电插进小臂的固定夹套,微调了BCD气阀,就开始继续下降了。
当我接近六米水深的时候,水流的方向引起了我的警觉。因为我隐约能感到一个垂直向下的力量,把水流往更深处吸引过去了。
用手电照射过去,这种现象会更加显而易见,因为水中的浑浊颗粒也在向正下方移动。这意味着,水深可能会超过预计值。
我放慢速度,小心翼翼继续下潜,居然到了十二米的地方还没有见底!
这个深度让我彻底震惊了,难道这里并不是养珠场的底部?我生平第一次对自己的下潜方位产生了怀疑。
不潜水的人也许不会有水深的概念。对于养珠场来说,十二米其实已经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要知道,即便是长江的中下游航道,往往也只有十米左右的深度。
我很想继续下潜,但我深知,每下潜几米,遇险自救的能力就会下降一截,一旦遇到危急情况,根本来不及上岸。
所谓的来不及上岸,并不是指我的划水技术或者装备不行,而是因为背后的这瓶氧气。
这瓶氧气中夹杂着少量氮气和其他惰性气体,潜水时,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压强增大,氮气在血液中的溶解量就会增大。
如果上浮时速度过快,氮气则会迅速离开体液,在身体内部形成气泡,无法正常排出,进而危急生命。这种潜水并发症通常被称为“减压症”,对众多不幸身亡的潜水者来说,它是仅次于窒息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很快地,我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决定先上去一趟。
调好BCD,我按照自己的节奏开始上浮,每上升五米,即做一个二百秒停留,缓慢释放氮气。用了好一段时间,才终于浮上水面。
上岸后,我把珠蚌交给周晓彤,和珠场的工人说明了水下情况,没想到大家都不清楚这个深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