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大隐不答,却转身便将此事密奏太后。
武则天不悦,谓左右内侍道:刘祎之被我所引荐提拔,今竟乃复叛我!
内侍意会,便唆使武氏一党,诬告刘祎之收受归诚州都督孙万荣重金贿赂,又与许敬宗小妾有私。太后览奏大喜,遂命肃州刺史王本立推审此案。
王本立命将刘祎之逮捕,当面宣敕示之。
刘祎之不服道: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
太后闻而大怒,以拒扞制使为名,赐死刘祎之于家中。
刘祎之临死之前香汤沐浴,自草谢表,立成数纸。其表既上,麟台郎郭翰、太子文学周思均称叹其文。
太后闻之,左迁郭翰为巫州司法,周思钧为播州司仓。诏拜魏玄同为检校纳言,以代刘仁轨之任,并命留守西京。
九月己卯,虢州人杨初成诈称郎将,矫称太后制命,于都市之中招募壮勇,欲迎庐陵王李显于房州,奉其为主;未久事觉,杨初成伏诛。
李显惊惧不已,主动上表请罪,天后罢议。
武承嗣见太后不治李显之罪,心犹不甘,又使人诬告宗室嗣臣李孝逸。说其曾向军中部将自云:我名中有兔,而玉兔乃为月中神物,当有天子之分也。
太后虽欲借此除之,但亦知此罪过于勉强,遂以李孝逸有功于国,恩诏减死除名,流放儋州,直至病卒。
转过年来,诏改永昌元年。此时突厥之乱未息,吐蕃之师又日渐侵逼。
太后欲遣韦待价为将,使其领兵北击吐蕃。
凤阁侍郎韦方质奏请依照旧制,并遣御史为其监军。
太后反驳道:古者名君遣将,阃外之事悉以委之。比闻御史监军,则军中事无大小,皆须承禀,将军不得其便。以下制上,非令典也;且何以责其有功!
镜头闪回,叙述韦待价由来。
字幕:韦待价,雍州万年人,象州刺史韦挺之子。
韦待价早年以门荫入仕,授为左千牛备身。
永徽四年,为卢龙折冲府果毅都尉,戍守辽东。在此期间,将军辛文陵率军招抚高句丽,在吐护真水遇袭,因无防备失利。
当时韦待价正与中郎将薛仁贵经略东蕃,便率部前去救援,与辛文陵并肩苦战,终于击退敌军。韦待价在激战中被流矢射中左足,但却隐而不言。
薛仁贵见此,便以探病为由,至榻前对韦待价说道:未知将军尚肯救唐室否?
韦待价知其乃为鬼谷门现任掌门,此说必然大有深意,于是欣然答道:将军乃大唐战神,国之栋梁,若有所命,无有不从。
薛仁贵:今天子蒙尘,皇后用事,虽国之栋梁,亦无所施其用。我有预感,不久当解军职,且有流放南海之厄。但身担鬼谷掌门,不能扫除内患,光复唐室社稷,实在有愧列位鬼谷先师,死不瞑目。因见公怀忠贞之心,不忘李唐,又恰逢伤足,宜休养三年之久,方得痊愈。故敢求将定唐令牌及鬼谷秘籍托付,并委以复唐重任,未知可否?
韦待价闻言,于榻上起身,再拜言道:只恐力不能及,安敢有负将军之重托?
于是又拜四拜,就此拜薛仁贵为师。
薛仁贵遂将定唐令及鬼谷门秘籍付之,然后嘱道:此中有我门中历代掌门谱系,未至关键时刻,不可展示,以免泄漏天机。你只可研习秘籍中道术及兵法战略,届时若宗室中才俊出世,你便奉其为第四十四代掌门,并领我门下弟子传人,佐其恢复李唐天下。至嘱至嘱,不可违拗我意。
韦待价当即立誓应诺,谨慎收藏,并以患足疾为由,请归乡里。
此后不久,薛仁贵果因新罗之败被流放象州,淹留在南海六年,方得于晚年再被启用,免胄退敌,继而薨逝。
韦待价则在家中精研鬼谷秘籍三年,将安邦治国之策及用兵之道烂熟于胸。与当初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咸亨三年,吐蕃侵扰边境,唐高宗授雍王李贤为凉州大都督。韦待价再被起用,出任凉州司马,后又改任萧州刺史。
因仗鬼谷门用兵奇术,屡屡防御吐蕃有功。仪凤三年,吐蕃再次入侵,韦待价被命为检校凉州都督,兼知镇守兵马事,率军抵御吐蕃,以少胜众,御敌于国门之外。
不久便被征回朝中,进封扶阳县侯。弘道元年,唐高宗病逝,武则天临朝听制。韦待价升任吏部尚书,代理司空,并兼山陵使之职,奉旨营建乾陵,规模浩大。耗时仅有年余,至文明元年,乾陵便即修建完毕,不动国本,吏民无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