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罗汝才部义军的出川和攻克襄阳,同不到一个月前李自成部义军的攻克洛阳,是明末农民战争史上划时期的里程碑。它们标志着明廷组织的反革命围剿已经全盘破产,战争的主动权开始转移到起义农民方面。那位显赫一时的督师、大学士杨嗣昌,这时也已经完全绝望。他在给湖广巡抚宋一鹤的信中哀鸣道:&ldo;天降奇祸,突中襄藩。仆呕血伤心,束身俟死,无他说矣。&rdo;(43)三月初一日,杨嗣昌死于湖北沙市徐家花园(44),结束了他的反革命生涯。
农民起义的勃兴,在统治集团内部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明廷官员如兵科都给事中张缙彦、吏部尚书李日宣,左都御史王道直等纷纷上疏,&ldo;极言枢辅之恶&rdo;(45),要求追究杨嗣昌的责任。朱由检因为杨嗣昌是自己力排众议,特简夺情委以重任的,大小臣工的群起责难,有损他的&ldo;明主&rdo;形象。于是,他把六部九卿、科道等官召进宫内,宣称:&ldo;杨嗣昌系朕简用,用兵不效,朕自鉴裁;况尚有才可取。&rdo;接着他训斥上疏的臣工是&ldo;大家排斥,意欲沽名。……本该重治,尔等又说朕庇嗣昌,姑饶这一遭。&rdo;(46)廷臣们见皇帝护短,只好缄口不语。不久,杨嗣昌的死讯传来,朱由检接受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建议,任命陕西三边总督丁启睿接替督师,起用因事下狱的原兵部尚书傅宗龙继任陕西三边总督,负责追剿农民起义军。此后虽多次易马,却再没有一个人能够像杨嗣昌那样得到朱由检的信任了。
注释
1四川道御史卫周胤在崇祯十五年四月的疏中说:&ldo;剿饷原暂行一年,次岁又复催征二百八十万,吸尽百胜之膏血,实杨嗣昌流毒于天下也。&rdo;(见《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六辑,第九七页)后来,钱肃乐在《论恢复疏》中说:&ldo;往者,辽事起而有辽饷,诏书有言,暂累吾民一年,已而为定倾矣;及剿寇而有剿饷,诏书如前,已而复为定额矣;杨嗣昌请抽练九边之兵以制虏灭寇,诏书复如前,已而复为定额矣。&rdo;(见《甬东正气集》卷一)
2《明通鉴》卷八六。
3从湖广巡抚宋一鹤的题本中可以看到,崇祯十三年湖广各郡县都已着手裁练。题本比较详细地反映了地方上遵命裁练的情况。见《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六辑,第八三页至八六页。
4《明通鉴》卷八六。
5明亡前夕,大学士蒋德璟在一次召对时说:&ldo;既有旧饷五百万、新饷九百余万(指崇祯三年增加的辽饷和十年加派的剿饷),复增练饷七百三十万。当时部、科难辞责。且所练兵马安在?蓟督抽练兵四万五千,今止三万五千;保督抽练三万,今止二千五百;保镇抽练一万,今止二三百。若山(山海关)、永(永平)兵七万八千,蓟(蓟州)、密(密云)兵十万,昌平兵四万,宣(宣府)大(大同)、山西兵,陕西三边兵各二十余万,一经抽练,将原额兵马俱不问,并所抽亦未练,徒增七百三十万之饷耳。民安得不困?&rdo;朱由检听得刺耳,大发脾气。蒋德璟退出后上疏重申自己的意见:&ldo;臣因近日边臣每言兵马,皆以抽练之说或数千、或数百,抵塞明旨,而全镇新旧饷兵马数万概不言及。是因有练饷而兵马反少也。又近日直省各官每借练饷名色,追比如火,致百姓困苦,遇贼辄迎,甚至未见贼先迎。虽三饷并急,不止练饷,而练饷尤急。盖至外无兵,内无民,且并饷亦不能完,故追咎于议练饷之人。&rdo;(见李清:《三垣笔记》《附识》卷中)孙承泽也说:&ldo;杨嗣昌在兵部议加剿饷一(当作二)百八十万,欲练兵十二万为剿贼之用。饷既加,陕、豫、江、楚报兵八万,然仍旧籍之兵也。又议加练饷七百余万,将宣、蓟边兵抽而练之,集成劲旅。营制纷纭,出彼入此,仍旧籍之兵也。剿不成剿,练不成练,而四海之困穷已甚矣。&rdo;(《春明梦余录》卷,《赋役》。)
6《明通鉴》卷八六引给事中王家彦疏。
7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赋役》。
8《三垣笔记》,《附识》卷中。
9《野老漫录》。
10杨嗣昌崇祯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密奏疏》,见《杨文弱先生集》卷三二。
11杨嗣昌崇祯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二十八日《密奏疏》、《再奏疏》,见《杨文弱先生集》卷三二。
12《平寇志》卷三,记张献忠重新起义的日期为六月初一日,又说七月初一日&ldo;献忠焚谷城,西走房县合曹操。&rdo;时间都不对。这里是根据王鳌永《抚郧疏稿》、《郝太仆褒忠录》以及《杨文弱先生集》,三书的作者都是当事人,应属可信。
13《平寇志》卷三。
14王鳌永:《抚郧疏稿》,崇祯十二年八月初二日题本《为塘报贼情事》。
15张任学原为御史,后改武职,任总兵。副将罗岱部即拨交他统率的军队。
16《明清史料》乙编,第九本,八七七页。
17《杨文弱先生集》卷四三,《戊寅六月八日召对》。
18同上书,卷。
19同上书,卷四四。
20朱由检亲笔题诗当时曾立碑文庙,现在西安市陕西省博物馆内还保存了一块(北京图书馆有拓片),诗后书&ldo;赐督师辅臣嗣昌,崇祯十二年九月&rdo;。有的书记载这首诗的文字略有出入,如首句中&ldo;今暂&rdo;二字作&ldo;暂借&rdo;,应以碑文为准。杨嗣昌到襄阳后树起&ldo;盐梅上将&rdo;的大旗,他的直属标兵称为&ldo;上将营&rdo;,都是以这首&ldo;御制诗&rdo;作标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