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谟眼见得南北睦好,百姓再无战火之苦,心中大为高兴,特意作诗献于柴荣,诗曰:
三年耀武群雄服,一日回銮万国春。
南北通欢永无事,谢恩归去老陪臣。
柴荣自从回到大梁后,病势仍然不见好转,不祥之感越加强烈的念头,便有意无意地开始考虑起后事来。先立符皇后之妹为皇后,人称“小符后”,又立皇子柴宗训为梁王,领左卫上将军;立皇子柴宗让为燕王,领左骁卫上将军。
王朴逝世后,柴荣一直想再选一人为宰相,他知道兵部尚书张昭远为人庄重耿直,便问道:“朕欲选一贤相,卿认为朝廷大臣之中,谁可为宰相?”
张昭远毫不迟疑地答道:“李涛!”
柴荣愕然道:“李涛为人轻薄,连个大臣的样子都没有,你却首荐他为宰相,这是为何?”
张昭远答道:“陛下所指责的是小节,臣所推举的是大节。晋高祖之时,张彦泽虐杀无辜,李涛多次上表,执意奏请杀了张彦泽,并说‘张彦泽不杀,必为国患’,晋高祖不听,致使大梁为张彦泽所首乱;汉隐帝之时,李涛也上表,奏请解除先帝兵权,以备非常之变,隐帝不听,后来先帝因此而得天下。国家安危尚未有任何征兆之时,李涛就已有如此先见,这难道不是贤相吗?故而,微臣推荐李涛。”
柴荣道:“卿言甚是,也算至公,然而,李涛虽然有大才,但确实不宜置于中书之中。”
柴荣此言,确是实情。李涛为人诙谐幽默,而且不修边幅。他与其弟李浣俱以诗文闻名于世,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当时就流行于世,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落日长安道,秋槐满地花”……
李涛、李浣兄弟二人虽然友爱雍睦,但却谑浪放迹,不分长幼,常常有不合礼节的怪言。李浣娶礼部尚书窦宁固之女,窦女年龄大了些。成婚的当晚,窦女出来参拜,李涛一见,却突然率先下拜,李浣大惊道:“兄长疯了吗?新媳妇参见大伯,哪有答礼的?”李涛笑道:“为兄没疯,我把她当做亲家母了!”李浣又羞又气。李涛坐下后,窦女重新参拜,李涛竟叉手于胸前,说了一句歇后语:“惭无窦建,缪作梁山,喏,喏,喏!”当时在场之人,全都捧腹大笑。
李涛是长沙人,小字社公,经常用社公称呼自己。当世有“社日饮酒可以治耳聋”的说法,去年社日,翰林学士李昉供给内库酒,李涛跟在后面向其讨要,并作诗道:
社公今日没心情,乞为治聋酒一瓶。
恼乱玉堂将欲偏,依稀巡到第三厅。
李昉忍俊不禁,只好满足了他。
柴荣也知道,论李涛才能,绝对是宰相的最佳人选,但他如此放浪形骸,总觉着威仪不足,恐惹朝野议论。
柴荣又想以枢密使魏仁浦为宰相,但也有人反对,认为魏仁浦没有中过进士,甚至于连科举都没有参加过,不可为相。柴荣却道:“自古以来,皆以文武才略用人,难道选宰相也要按科第选举吗?”
最后,柴荣以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人为相,魏仁浦仍旧兼任枢密使。
柴荣性格严急,近臣稍有违犯,即被处死。魏仁浦却经常将别人的罪过揽在自己身上,因此而救了许多近臣的性命。故而,他虽然出身于刀笔小吏,但进位为宰相之时,时人大多也都能认可。
柴荣此时想起一件事情:北征之时,军用财物皆由京师送至行在。有一天,柴荣亲自前往巡视,却偶然在地上发现了一块木牌,长二三尺,宽一尺,上半段写着三个字:点检做。柴荣不明所以,遍问众人,却谁都不知其来历。于是,柴荣便以澶州节度使张永德兼殿前都点检、同平章事,以赵匡胤为许州节度使兼殿前都点检,加检校太傅。柴荣认为,张永德、赵匡胤乃满朝文武之中对自己最为忠心的两位股肱之臣。
柴荣病势日重一日,病危之际。柴荣临终之前,忽然想起王朴曾说他有三十年阳寿,开始认为王朴骗他,后来才想起王朴原话乃是“三十数后就不知道了”,突然大悟:自从他即位算起,实际上只有五年六个月,正好是三十之成数!原来,王朴当初含糊其言,只是想婉言宽慰他罢了。
六月十九日,雄心勃勃的一代英主柴荣,就这样带着满腹的遗憾驾崩了,时年只有三十九岁。
司马光赞道:
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王环以不降受赏,刘仁赡以坚守蒙褒,严续以尽忠获存,蜀兵以反覆就诛,冯道以失节被弃,张美以私恩见疏。江南未服,则亲犯矢石,期于必克,既服,则爱之如子,推诚尽言,为之远虑。《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又曰:“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世宗近之矣!
噩耗传出,举国哀痛。报丧使到达金陵之时,江南国主李璟正在用餐,一听噩耗,筷子当时就掉在了地上,大哭道:“英主早逝,天命何其速也!”
周朝群臣遵照世宗皇帝柴荣遗诏,拥戴梁王柴宗训即皇帝位。时年,柴宗训尚不满七岁,史称后周恭帝。
柴宗训遵照柴荣遗命,以李重进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兼领淮南节度使;以韩通为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兼领郓州节度使;以向训为河南尹,充西京留守;以张永德为许州节度使,进封开国公;以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兼领宋州节度使、检校太尉,进封开国侯;以慕容延钊为殿前副都点检兼领澶州节度使、检校太傅,进封开国伯;以石守信为滑州节度使、检校太保,仍为殿前都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