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内容摘要 > 第73章(第1页)

第73章(第1页)

虽然恭亲王等这些洋务专家不敢请皇帝立即下决心接受俄、法的请求,但是经过这番讨论,无论如何,清朝官方已经确认他们和&ldo;外夷&rdo;是可以在反对太平天国的斗争中成为同盟者的了。问题是采取什么方式合作,如何避免他们所担心的流弊。

在参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四个国家中,沙皇俄国主要力量用于鲸吞和蚕食中国北方的边疆地区,并不能到中国南方来有所作为。后来在同治元年(1862年)俄国又一次表示要用他们的海军到中国南方沿海来给清朝政府帮忙,也因为受到英、法的阻挠而未能实现。美国国内在1861年开始发生南北战争,这时无力顾及亚洲。在拿破仑第三统治下的法国虽然首先提议出兵助剿,意图抢先取得在中国的某种优越地位,但是它在中国的力量毕竟不如英国。当时环伺中国的,北方是沙皇俄国一霸,南方是英国一霸,而英国却不急于在清朝和太平天国间表示明确的态度。所以曾国藩认为:&ot;以大西洋诸夷论之,英国狡黠最甚&ot;1。

咸丰十一年正月(1861年2月),英国驻华海军司令何伯奉额尔金之令率领一支舰队由上海沿长江西上,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和他同行。他们之所以采取这一步骤是为了准备按照条约规定,收获英国在长江内陆所攫取的权益,并且看一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应当如何对待仍在长江中下游占有相当优势的太平天国。江苏巡抚薛焕奏报英国人的这一行动说:&ot;据苏松太道吴煦密禀,闻其路过金陵,欲见发逆(指太平天国首脑--引者),与之说明,两不相犯,使洋船往来江面无碍,并欲与该逆互通交易等情。&ot;2对于这个情报,朝廷却不大相信,皇帝的上谕对此事说:&ot;该夷甫与中国换约,虽不助我剿贼,亦未必遂勾通粤逆(指太平天国--引者),再启兵端。&ot;3上谕的这种看法被事实证明是对的。英国不但不是&ot;勾通&ot;太平天国,而且是要找出一种适当的方式帮助清朝政府对付太平天国。

何伯和巴夏礼这次在长江上往返约两个月,既到了清朝官兵驻守的汉口等地,又到了太平天国的京城。清朝地方官员向他们奴颜婢膝地表示欢迎。湖广总督官文报告何伯等到武汉的情形说:&ldo;奴才(官文向皇帝的自称)以礼款待,各皆欣悦&rdo;,由于何伯又从武汉溯流上行,&ldo;奴才当飞饬岳州、荆州、宜昌文武各官沿途照料。如英兵上岸,示谕居民,两国和好,毋须惊疑……&rdo;这就是无保留地把长江向英国军队开放,当然结果是像官文说的&ldo;英官欣喜相从&rdo;1了。而在另一方面,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尽管还没有摆脱宗教的迷雾,一点也不懂得北方发生的战争的意义,不懂得从这次战争中产生的条约已经把这些信奉基督的国家和清朝政府勾结在一起了,他们还是相信英国人口头上说的&ldo;中立&rdo;的谎言,但是一谈到具体问题,英国人就觉得太平天国并不能听任他们摆布。

英国人向太平天国表示,他们在中国的武力只是为了保护他们自己在通商口岸的利益,决不参加中国国内战争的任何一方,他们要求太平军保证不开到距离上海三十英里‐‐即一百华里半径内的地区。巴夏礼负责在天京同太平大国进行谈判。谈判开始时,太平天国方面的年轻的没有经验的蒙时雍(赞王蒙得恩的儿子,号为赞嗣君)表示可以接受这个要求。但天王洪秀全得到报告后立即反对。他允许不伤害不帮助清朝的外国人,但是不能接受太平军不进入上海地区的约束。经过五天的谈判后,洪秀全作了一点让步,即接受英方的要求,但只限于本年内。用赞嗣君蒙时雍的名义于二月二十三日(4月2日)发表一个对有关将领的命令,要他们在本年内不进入上海百里路程以内,命令中说:&ot;我军于本年内并不作攻击上海吴淞的计划。&ot;2巴夏礼虽然施展了恐吓和欺骗(在这方面,他在和清朝官员谈判中久已是老手),但只能得到这样的结果。赞嗣君的命令恰好表明太平军将在明年进攻上海,只要他们有此需要。

何伯这次航行长江时还派了一个军官威司利留在天京观察了一个星期。他从观察中得出结论说:&ldo;英国当向太平军通告云:吾人再不能袖手旁观,……且吾人今已与清廷结成友善的盟约,故决助其扫荡乱事。吾极深信一经如此通告,……直向南京施以一击,则乱党全局将可于一个月内崩溃。为施行此一击,吾人现已有充分的武力在中国。&rdo;1这个低级军官提出的主张成了以后几个月英国在华公使与军事头子所讨论的问题,并且一直提交到伦敦的英国政府。英国政府及其在华官员们决定不采取这种极端手段。他们看出,向清朝政府作战和向太平天国作战是不同的事情,对前者只投入少数兵力,短期内即可收效,而对后者则是直接与讹诈不了的人民群众的革命力量对立。他们不同意那个低级军官的粗率的乐观看法,不愿意自行投入一场难以预见其后果的战争,而仍然要保持&ldo;中立&rdo;的外貌。英公使布鲁斯在咸丰十一年五月九日(1861年6月16日)致何伯信中说:&ot;英国政府目前不应积极援助清朝政府,一方面因为我们已向叛军保证遵守中立,另一方面则因为这种干涉将导致严重的无限的后果&ot;。&ot;我们对于两方(清朝与太平天国--引者)表示不偏不袒的旁观的沉着态度愈久,他们就愈要付出高价来争取我们的友谊。&ot;2但是能出高价的已经肯定是清朝政府,英国人这时的问题其实不过是要找出一种在保持&ot;中立&ot;的外貌下帮助清朝政府把革命镇压下去的方法,以免把自己投入战争风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