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说论语的 > 第60章(第1页)

第60章(第1页)

樊迟是季孙家的家臣,也是冉有的手下。当初冉有率领鲁军击败齐军的战斗中,樊迟就是冉有的车右,立下功劳。后来,在冉有的推荐下,樊迟做了孔子的学生。冉有这人做事比较周全,之所以推荐樊迟去做孔子学生,一来是希望樊迟能学些知识,二来是因为樊迟勇猛憨直,正好给老师出门的时候提供保护,充当当年子路的角色。果然,孔子很喜欢带着樊迟出门。一开始,樊迟爱提问题,人也勤快,孔子很喜欢他,因此回答问题也很有耐心。

樊须,字子迟,小孔子三十七岁,鲁国人。

【现实解说】孔子的说法当然是对的,并不仅仅适用于樊迟,而是适用于所有人。

1230(134)

樊迟请学稼。子曰:&ldo;吾不如老农。&rdo;请学为圃。曰:&ldo;吾不如老圃。&rdo;樊迟出。子曰:&ldo;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rdo;

【译文】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ldo;我不如老农。&rdo;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ldo;我不如老菜农。&rdo;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ldo;樊迟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rdo;

【解析】樊迟的志向让老师很失望,所以老师懒得回答他问题。

孔子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当官,可是,同时他又在赞扬颜回的安贫乐道,这一点很容易让人搞不清他到底想要学生们做什么。樊迟是个比较愚钝的人,听话听不出话外音,对老师的话也不能一分为二去理解,所以常常提出的问题让老师感到为难,因此孔子也渐渐不喜欢他。樊迟入学不久,孔子开始研究周易,更是超然物外的架势。这种情况下,樊迟就觉得老师倡导的是自食其力安于天命的生活。于是,樊迟认为自己整几亩地去种地可能比较符合老师的期待,于是,傻乎乎地来问种地的学问,以为老师会高兴。谁知道孔子气得半死,两句话把樊迟噎回去了,还在背后说他是小人。从那以后,孔子很讨厌他,出门也不愿意带着他了。

孔子的意思是,弟子们个个都要去当官,所以说的都是当官的道理。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弟子都适合当官,如果能够自食其力,种地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何况,前面还有这样一段对话(南宫适问于孔子曰:&ldo;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耕稼,而有天下。&rdo;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ldo;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rdo;),大禹和后稷都亲自种庄稼,为什么樊迟就不能种庄稼呢?这段话,没有什么积极意义。

【现实解说】适合干什么就去干什么,乐于干什么就去干什么,什么干好了都有前途,一门心思当官是不对的。

原宪

1231(65)★★★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ldo;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rdo;

【译文】原思给孔子家当管家,孔子给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ldo;不要推辞。(如果有多的)给你的乡亲们吧。&rdo;

【解析】九百什么?九百斗。这么多米,原宪当然是吃不完的。那么,给乡亲们呢?原宪是宋国人,难道粮食运到宋国去?为什么孔子要给这么高的薪水?

在冉有辞去管家去当季孙家的管家之后,孔子的管家职位就交给了冉雍或者原宪,也有可能是冉雍做官之后,再交给了原宪。后来,冉有派公西华出使齐国,给了八百斗的粮食补助,孔子非常不高兴(事见《论语》52(64)),为了赌这口气,也为了证明给自己当管家至少不比给季孙家出使一趟挣得少,因此决定给原宪涨工资。这就是原宪突然挣这么多粮食的原因。

根据《史记》的记载,在孔子去世之后,因为看不惯师兄弟们的勾心斗角,同时也是受到子贡等人的排挤,原宪离开了孔家,去了卫国自耕自种,生活非常艰难,住在贫民区里。后来子贡去看他,见他破衣烂衫面带菜色,于是问他是不是病了。&ldo;我听说啊,没有财产叫作贫,学会了道理却不能去施行,那才是病呢。像我,就是贫而已,不是病。&rdo;原宪这样说,换了今天,就会说这是知识分子的气节了。

最终,原宪死于贫困潦倒。

【现实解说】为了面子而乱花钱,这是不对的。为了赌气而乱花钱,这也是不对的。对个人来说如此,对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澹台灭明

1232(614)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ldo;女得人焉尔乎?&rdo;曰:&ldo;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rdo;

【译文】子游做了武城的长官。孔子说:&ldo;你在那里得到了人才没有?&rdo;子游回答说:&ldo;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从来只走大路不走小邪路,没有公事从不到我这里来。&rdo;

【解析】径,小路。澹台是个姓,澹台灭明往往被说成是吴国人,其实不然,武城是鲁国的。

澹台灭明,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澹台灭明后来被孔子收为学生,就是通过子游的推荐。不过澹台灭明实在长得太丑,用《史记》的话说,是&ldo;状貌甚恶&rdo;。因为太丑,孔子一直不喜欢他。

后来澹台灭明在孔子那里一直不受重视,学了不到两年就离开了。之后去到了吴国,也像孔子一样开设学校,弟子三百人,后来学生中也出了不少人才。

孔子听说澹台灭明的成就之后,曾经感慨自己以貌取人看错了人。《史记》记载‐‐孔子闻之曰:&ldo;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rdo;

以貌取人,这个成语就是从孔子看错了澹台灭明这里来的。

【现实解说】澹台灭明就属于那种绝不私下跑关系的人,为人正直,因此受到子游的赏识。可是,如今这样的人能受到赏识吗?

陈亢

1233(1613)★★★

陈亢问于伯鱼曰:&ldo;子亦有异闻乎?&rdo;对曰:&ldo;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lso;学诗乎?&rso;对曰:&lso;未也。&rso;&lso;不学诗,无以言。&rso;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lso;学礼乎?&rso;对曰:&lso;未也。&rso;&lso;不学礼,无以立。&rso;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rdo;陈亢退而喜曰:&ldo;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rdo;

【译文】陈亢问伯鱼:&ldo;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rdo;伯鱼回答说:&ldo;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lso;学《诗》了吗?&rso;我回答说:&lso;没有。&rso;他说:&lso;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rso;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lso;学《礼》了吗?&rso;我回答说:&lso;没有。&rso;他说:&lso;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rso;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rdo;陈亢回去高兴地说:&ldo;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