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拉道:&ldo;我想你看的应该是《三国演义》,或者《花关索传》。&rdo;
仿佛一下就被点中了心声,欧阳小俏登时不说话了。
事实上,对于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来说,能够看下《三国演义》和《花关索传》这两本通俗小说,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事儿了。
&ldo;好了,我也不只要斥责你,只是希望你可以认真听课。那么,请坐下吧。&rdo;如此说道,阿q拉喝了口水,又继续讲解起来。
&ldo;姜维的穷兵黩武,主要体现在他的仇魏情绪,以及国家使命感上。更多时候,他认为只有北伐、首府中原,在是蜀汉唯一的出路。事实上,他的想法有着根本性的错误,因为他在挑战一件就军事和国力上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就其实质,是加快了国家的灭亡。他或许很有军事才能,这点我不能否认,但是他的战略眼光非常之短浅。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因为对他有所意见,只是事实说明了一切……&rdo;
阿q拉的声线磁性而沙哑,叙述起这段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如同漫声朗诵,声线划过文字的音符,仿佛在空气中飘荡似的。似乎这天地间除了苍茫,就只剩下这段历史似的。
然他课业未半,便突然有一名前坐的同学高举起手来,一脸的忿忿之色,显然是憋了有些时候,心中有话不吐不快。
阿q拉注意到了这点,立马停下了说书般的教学,手微微的抬了抬示意,说道:&ldo;这位同学请说。&rdo;
举手的女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以颇为铿锵的口吻说道:&ldo;老师,我认为你说错。虽然历来对姜维的北伐的评论贬多褒少,像《三国演义》,在其篇末更有长诗说&ldo;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勋劳&rdo;。这些人难道真的认为姜维的北伐极大地消耗了蜀汉的财力物力,致使日后被魏军一攻即亡吗?这样那未免太愚蠢了!&rdo;
这位学生言词间颇为激动,看上去,显然是对姜维这位历史人物相当欣赏的。
阿q拉看了看讲台上的座位排列表,原来这个学生叫林水清。
他转又注意了一下教室中的气氛,虽然不见什么很明朗的动静,但是显然也被这位学生的说法给吸引住了。有问有答,你来我往,这样的学习氛围,当然是他最想看到的。
小o的目光有些吃惊,在她身旁的欧阳小俏一脸幸灾乐祸,仿佛非常高兴有人可以收拾阿q拉了。
在窗边的座位上,阿q拉瞥见了一个让他颇感意外的人,正是那位喜欢绘制抽象画的夏尔薇。她从头至尾,都没有做过任何一笔的笔记,只是专注的凝视着阿q拉这里,此刻更是目不转睛,连眼都不眼,像是非常期待阿q拉会怎么回答林水清似的。
阿q拉的表现不由有些令人失望,他非但没有生气,反笑着说:&ldo;那么,林同学怎么看,可以尽情的在这里表达给我听听。&rdo;
林水清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ldo;纵观姜维历次北伐,具体战绩是: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总的来说还是胜多败少,军队损耗也是魏重蜀轻。而且姜维北伐的基点已经从诸葛亮时秦岭西县和子午谷一线推进到西县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一线了。正是因为姜维多次挫败曹魏大将曹爽,王经,才使得魏军一直被卡制在秦岭一线。土狭民寡仅一州之地的蜀汉竟迫使拥有九州之地的强大的曹魏被迫采取战略防守长达三十年,这在中事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至於北伐中的两次失败,都是败在魏将邓艾手裏,我一向认为邓艾是魏国最优秀的将领。而且姜维攻,邓艾守,从兵力和补给上也是魏国占优,姜维败在他的手裏可谓败得其所。说姜维北伐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不断衰退的蜀汉政权,一点也不过分。&rdo;
这个小丫头对于历史的知悉程度,还真是大出阿q拉的意料之外,只是有些事情,并不是说的话,讲解的详细,就能解释问题的根本矛盾的。
阿q拉笑着道:&ldo;林同学你有没有想过?你所说的这些问题,那都是战术上的。事实上,姜维的战略目标是收复中原,但他没有做到;而相对的,曹魏只是想要防守,事实证明他们做到的,如此而已。达不到战略目标的战争,是没有存在价值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人指摘姜维劳民伤财的原因所在了,这点与你之前说的观点并没有矛盾。&rdo;
显然,这位林水清同学全然不曾料到,自己长篇大论的驳词,竟被阿q拉轻描淡写的化解掉了。
然到底是年轻人,即便校规再严,也难免会有控制不住的时候。林水清心中充满了不服气,她想了想,又道:&ldo;老师主张,说姜维北伐造成了蜀汉&lso;兵困民疲&rso;,但这是这要发动战争,就不可避免的;同样道理,魏国就没有损耗了吗?而且作为战败方的魏国损耗远比蜀汉来得大,因此我们不妨认为正是姜维的积极北伐才缩小了蜀魏两国之间国力的差距啊。&rdo;
&ldo;哦天那,请注意,魏国可不是战败方。&rdo;阿q加以纠正道:&ldo;防守战略目标达成的魏国是胜方,而攻击战略目标没有达成的姜维是败方。这样的说法相信没有人会质疑,总不见得,姜维胜啊胜啊的,最终胜的亡过了吧?这样的说法,是没有办法站住脚的,所以请林同学注意。&rdo;
林水清吃了个钉子,却仍不气馁,这是因为她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与阿q拉的差距,他继续重整起战线,说道:&ldo;不知道老师听没听过这样观点?西川地险民强,易守难攻。只需死守消耗魏军,不至於过早被灭亡。这句话从理论上讲是不错,但我认为,守是守不住的,东晋桓温就凭七千士卒收服了西蜀……以攻代守,积极北伐,以汉中为屏障,保卫成都的安全,这个战略是诸葛亮在世时就定下的,如果说这是错的话,那麼姜维只是在延续诸葛亮的错误而已。&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