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纷纷扬扬的图屑碎帛之中,他狞厉的目光几欲择人而噬!
&ldo;来人!&rdo;这一声喊震得满府上下无不胆战心惊!
&ldo;大都督……&rdo;房门开处,梁机屏息凝气地走了进来。
司马懿这时的语气却又忽然变得冷若冰霜:&ldo;你马上乘八百里加急快骑,带上本督的一封亲笔信,连夜秘密赶回洛阳司马府,将它直接呈交给寅管家!&rdo;
曹魏太和二年八月,曹休率领十万步骑孤军深入吴境,前去接应周舫来降。不料他到了石亭,却遭到埋伏在那里的陆逊、朱桓、全琮三路吴军的包抄狙击,在猝不及防之下一败涂地:十万魏军折损过半,牛马车辆辎重损失八千余辆,军资器械丢弃略尽。幸得贾逵从后赶来拼死力战,方才救得他脱险而出。
曹休败回洛阳之后,羞愤之下,便上书谢罪。曹叡本欲置而不问,但一首内容为&ldo;一真二懿三休,休在人前自夸;损师五万可羞,不如抱头自修!&rdo;的六言诗在朝野上下传得沸沸扬扬、路人皆知‐‐曹休深感颜面尽失,惭恨交攻之下,一个月后竟至疽发于背,把自己活活气死了!
他死后的第三天,司马懿就兼任了他空出来的征东大将军之职,坐镇宛城,并&ldo;假黄钺&rdo;而统辖荆、豫、徐、扬四州军政机务!
对司马懿而言,他最高兴的是这一点:代表着&ldo;如朕君临&rdo;之至高权威的那柄黄钺,他终于拿到手了!这也意味着,司马懿已几乎彻底掌控了曹魏半壁江山的军政大权,从此他几乎可以毫无掣肘地在东南两条战线上驰骋自如地实施他的征吴大计了!
第4卷隐忍二十年,司马懿野心毕露第31章诸葛亮挥师进犯第210节择将出征这年头真是怪了,四方云扰、天下大乱也就罢了,兵灾人祸已经闹得是民不聊生了,没想到老天也凑着热闹来添乱。曹魏太和五年的正月初七,正是春寒料峭的时候,一颗硕大的彗星从东边的夜空升起,划出一道刺眼的亮弧,然后滑落在西边的天际。
这样一个再明显不过的&ldo;天降异象&rdo;,顿时震动了魏国朝野。第二天,朝廷便面向全国各地征召占卜术士火速进京解说天象。几乎所有的术士都给出了同一个说法:天降彗星,昭示着今年魏国必有刀兵之灾,必有一员大将丧生,其兆不祥。
对术士们的这两个&ldo;必有&rdo;的说法,魏国君臣都不禁半信半疑。而今魏、蜀、吴三国争霸,天天打仗,天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将士死亡,这已是司空见惯之事,没什么可惊诧的。如果某天术士们说,从今天起,天降异象,三国之间不再打仗了,这才可算是天底下第一大奇事呢!可惜,这样的奇事,至少在目前老百姓心目中还是遥遥无期的。真正引起魏国君臣关注的是&ldo;必丧大将&rdo;这句话。依天象来看,似乎应该是一名够得上级别的大将将会死去,那么他会是谁呢?于是乎,魏国所有的文官都不禁松了口气,而所有的武将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在心底默默暗示自己:我肯定不是&ldo;那一个&rdo;!别人才会有那么倒霉呢!魏国的武将多了去了,好几百人呢!我是&ldo;那一个&rdo;的几率就相当于那颗彗星从天上落下来砸中我脑袋的几率!
然而,身处魏国最高权力中枢的曹叡却比其他所有的人都更认真更严肃地在关注着这件事。根据他从前方一线得来的最新情报显示,蜀国丞相诸葛亮自上次北伐失利之后,一直在厉兵秣马、训师练战,积极准备着再度来犯,而且很有可能就在今年发动战争。看来,魏蜀之间的一场大战,已然在所难免。这位年仅二十六岁的青年皇帝深深地忧虑着,不希望这所谓的彗星凶象在现实中得到应验。自他五年前登基即位以来,蜀相诸葛亮、吴主孙权都自恃为一世之雄,视他为&ldo;孺子可欺&rdo;,连年挑起战争,弄得他东防西御,左支右绌,几乎没有喘息之机。幸好,先帝逝世前给他指定的几位顾命辅政大臣却是十分得力,多次帮他渡过了难关。后来他听取了群臣建议,将御蜀大业交付顾命辅政大臣兼宗室名将曹真,又把防吴大业交给了另一位顾命辅政大臣司马懿,放手让他俩各自独当一面,这才稳住了国中局势,挡退了蜀寇、吴贼的猖狂进攻。然而,刚过了几天清静日子,不曾想到诸葛亮又在蠢蠢欲动、蓄谋来犯,这让曹叡如何不忧,如何不急?而术士们关于彗星凶象的预言,又如何不让他心惊肉跳?
可是,天意似乎总是与人心背道而驰的。你不希望某件事情发生,而这件事情偏偏就会在你猝不及防之时直逼而至,想避也避不了。到了春暖花开喜气洋洋的烟花三月,所有的文臣雅士都盼着朝廷放假出去郊游踏青赏花弄月的时候,术士们的预言却变成了现实:诸葛亮挥师十万,再出汉中,气势汹汹,大举进犯关中!而随着这个已经实现了一半的预言而来的,是魏国关中战区主帅、征西大都督、大司马曹真的暴病身亡。所有的人都恍然大悟:原来,这个被彗星夺去了生命的大将,竟是威震西疆的曹真!
从先帝时起至今,八年来魏国发动的对蜀阻击战,大多由曹真统率指挥。曹真以其顾命托孤大臣之尊与百战不殆之勋,已在魏国军队中建立了稳如泰山的卓然地位。如今,将星陨落,吴、蜀去一强敌,自是大为欢喜。一向消息灵通的诸葛亮在进军途中得知这一情报之后,更是大喜过望,以为天佑蜀汉,顿时信心百倍,加快了进攻速度,直奔魏国关中战区前线的祁山大营而来。
大敌当前,来势汹汹,何人出任关中大帅以抵抗蜀寇入侵,成了魏国君臣最为关注的问题。现在,朝廷上下流传着两种说法:一是从原关中战区各军队中直接提拔贤能之材升任元帅;二是从其他战区的各大将领中选拔杰出之士调任元帅。围绕着大司马曹真空出来的这个关中大帅之位,一场忽明忽暗的人事斗争早已拉开了帷幕。而竞争这个职位的强有力的人物至少有五到七名,其中镇守宛城主持防吴事务的骠骑大将军司马懿和曹真手下首席副帅、征西车骑将军张郃是实力最强最为突出醒目的两个人。而且,他俩身后都站着一大批极有力、极显赫的推荐者与支持者:张郃是曹真在病逝之前与另一名顾命大臣、司空陈群大人联名举荐的,而司马懿也是由位高权重的太傅钟繇、司徒王朗、御史大夫董昭等元老重臣共同推荐的。这让曹叡第一次感到了难以取舍。论理,这个职位其实给张郃相对合适,他多年来一直在关中协助曹真对付蜀军,早已积累了丰富的对敌经验;而且,即使是排队轮班也该轮到张郃了。从一名得力干将的角度来辨析张郃,他是名副其实的对蜀后备将帅中的佼佼者。
但是,问题出在司马懿那里。司马懿一直向朝廷上奏宣称他研究对付蜀汉之寇已多年了,虽然身在宛城却是心系关中,一直留意着蜀军的动态。他也一直想斗一斗同样有着&ldo;儒帅&rdo;之称的蜀相诸葛亮。加之,司马懿本人也是一名出色的大将:三年前新城太守孟达叛变并勾结蜀军作乱,在司马懿手中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便一举扫平,手法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这一赫赫战功,令人对他的用兵之术口服心服。而这一次,司马懿一听到蜀寇入侵、曹真病逝的消息,便安排好了防吴大事之后飞马进京面奏曹叡,以&ldo;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rdo;的古语为口头禅,强烈要求到关中率军与诸葛亮一决高下,并立下了&ldo;不破蜀寇誓不还&rdo;的军令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