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心里明镜儿似的知道,这是儿子洗干净脚上泥,跳出农村的好机会,甚至可能是唯一机会,也影响到以后孙子辈。
另一方面又担惊受怕,光看他们炸山的动静就不难猜,这行风险大。
恰好刘杰出的奶奶会点掐算功夫,拉着叶红梅去给刘杰出定下一门亲事。
只要家里有未婚妻等着他,他在世上有牵绊,阎王就不收他。
这当口,叶家粮袋子也眼瞅着见底,老爷子饿的形销骨立,喘气都困难,随时可能一口气上不来。
十四岁的叶李,初中还没毕业,就要面临辍学务农的局面。
她见过叶桃是如何劳作的,就她这幅小身板,半个叶桃都比不了,她不想回家务农。
这恰巧听班上同学说他们村里有人在给儿子寻摸未婚妻,愿意出八十斤粮食。
叶李立刻去刘家村自荐。
叶红梅一看,自己娘家村子里,叶红山的二姑娘,年方十四,初中文化,长得不错,知根知底,当即表示要去叶家提亲。
叶李想了想,又提出要求。
“我爷病了几年,今年眼瞅不行了,就想换点细粮给他吃顿饱饭,那八十斤粮食,能不能一半粗粮一半细粮?”
这时候家家都青黄不接,八十斤粗粮,叶家已经要面临断顿的风险了,上哪儿去给弄四十斤细粮?
疼爱孙子的老太太当机立断,把后槽牙里的金牙套掰下来,又背了些粗粮,才去黑市换了点细粮。
一番讨价还价,五十斤粗粮,三十斤细粮,到叶家定下了十四岁的叶李。
这厢刚定下,那边没来得及见一眼叶家人的刘杰出就跟着工程队走了。
刘家老太太遵循旧俗,换了两家孩子的庚帖,就算定亲。
叶李用八十斤粮食,换的自己继续读书的机会。
刘家却艰难度日,刘杰出的奶奶没了假牙,嚼不动粗粮,又不够吃,愣是没熬过寒冬,在春种之前,去了。
得了八十斤粮食的叶家倒是熬过来,叶家老爷子也在去世之前饱饱的吃了顿细粮。
这门婚事收的聘礼虽然不多,却干系到两条人命,两家都难以心无芥蒂的相处,亲事却板上钉钉,绝无可能有变故。
熬过天灾,有了大水库,不仅田里有望,还能给生产队增加养鱼副业收入,日子渐渐好起来。
随后慢慢有了自由市场,读书人可以参加高考,工作机会增加,日子更好了些。
叶李坚持要读书,每每叫她回来,她就理直气壮。
“我已经给你们挣来了救命粮,刘杰出没回来,我不读书,在家也不能嫁人,回去干啥?”
叶家年年说不给她读书,年年挤出学费,愣是把她供到高中,眼瞅着要高考。
这时候一去三年的刘杰出,也终于写信回来,要回家探亲。
刘家欢喜的宛如过年。
叶家却愁云笼罩。
叶李在高中成绩好,老师家访都说了,肯定是大学生的苗子。
偏偏这时候,刘家传话来,要趁着刘杰出回来,把婚事给办了。
叶李哭着闹着不肯嫁,她的理由也充足。
“我学习还可以,将来肯定要出去上大学的,你见谁家结了婚的儿媳妇能出去读大学的?
况且那刘杰出,我一次也没见过,这三年,也不说给我寄个纸片捎个话,整个就是一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