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半晌,才盼到他们乘坐的车次,冒着烟雾,‘况且况且’的来了。
锦民撇嘴,小声叨叨。
“火车原来长这样,这速度也太慢了,还不如汽车快。”
镇上有去县里的汽车,锦民没坐过,但是有幸看过好几次。
崔锦芳一巴掌拍在锦民后脑勺。
“别乱说。”
锦民赶紧闭嘴,大姐的威严不容冒犯。
看小弟闭嘴,她才小声解释。
“火车有专门的铁轨,贯通国家东西南北,只要有煤炭,它就能几天几夜不停歇,不仅拉人,还能拉货,装的多,消耗低,喝油才能跑的汽车怎么能干得过!”
锦民恍然。
“大姐你懂的真多。”
“祸从口出,多想少说话,多看看报纸杂志什么的,好好琢磨琢磨就知道了。
家里不少报纸都是我从废品站淘来的,虽然是旧的,但是过期没多久,况且旧书不厌百回读,每一次都会领悟到不同的意思,人从书里乖。”
锦民老实点头,摸摸怀里大姐给他淘的一本工科指南。
虽然晦涩难懂,但是读个几十遍,就慢慢觉得有点意思了。
看来大姐以前也是这样过来的,并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这么做是对的。
他一个初中生都干不过小学生大姐,尤其是大姐在报纸上刊登诗歌,村里人都跟他夸大姐,让他这个初中生也懵圈。
用了好长时间才接受了大姐更博学这件事。
挤火车实在是一个体力活。
这时候也没什么对号入座的想法,不少座位中途一段路卖出去,乘客下车之后就一直空到终点站。
好些乘客为了占座,把亲属从窗户塞进去。
锦芳和锦民废了老大劲儿,鞋子都被人踩的全是泥,才堪堪挤到自己的座位上。
看见上头放着占座的行李,锦芳也不惯着谁,伸手拎下来,跟锦民坐上去。
那两个人在过道从大件行李里拿吃的,恰好看见,对视一眼,没说什么,把行李拿过来,直接放在过道里,一屁股坐在上头了。
崔锦芳不过十八虚岁,十七周岁,生的周正,肤色略黑,一看就是农村小丫头。
锦民更是半大小子,一脸淳朴,虽然佯装镇定,可里外打量着火车的眼睛里,分明写满好奇。
都是没见过世面的土老帽。
对面一个中年女人和旁边的中年男人对视一眼,又看向坐在地上的两个青年小伙。
只交换了一个眼神,四人就心领神会,明白了彼此的意思。
等火车慢慢开起来,锦民实在难以掩饰心中的激动欢喜,几乎要把脑袋伸出去看了。
窗户开到了极限,一走起来,风就越来越大。
这时坐在他们后面背对背,一位看上去五六十岁的老婆婆,花白头发梳成二刀毛,此时被风吹得像是锦民摊开放在腿上的那本工科指南,哗啦啦作响。
“哎哎哎,我说那小子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