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冯骥才是干啥的 > 第26章(第1页)

第26章(第1页)

我们这辈作者,一开始写作,就与祖国、民族、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同当代史上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大胆直面人生,由生活获得的实感出发,进行创作。因此,我们感到,我们与中断了若干年的真正的革命文学传统联结起来,并在文坛上筑起现实主义的新的阵垒。

文学正在发展。文坛上总是这样:热的要冷却下来,冷淡多年的又要重新变热。

潜在水底的一个个冒出犄角,浮在表层的,有的被时间的尘埃覆盖起来;有的则钻向深处。近一年多来,文学开始往纵横两个方向伸展,出现了色彩斑斓、标新立异的可喜的现象。

我们都在努力,也都感到各自的不足。感到自己的文字功力不深,知识范围狭窄,修养浅薄,创作准备不足等等。这些仿佛都不难办。因为,我们可以向一些健在的老作家叩门求教,还有源源不断出版的中外名著可供借鉴和滋补。但关键的是创作的路子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前一段我们比较偏重写&ldo;社会问题&rdo;。尤其是在短篇小说里,常常把&ldo;社会问题&rdo;作为中心。难免就把人物作为分解和设置这些问题中各种抽象的互相矛盾因素的化身。作者的着眼点,经常是在各种矛盾冲突之后(即在小说的结尾部分),发表总结式或答案性的议论。即使这些议论颇有见地,但小说缺乏形象性,构思容易出现模式化和雷同化,并潜藏着一种新的概念化倾向。

往往由于作者说了真话,对于多年听惯和厌烦了假话的读者来说,这些议论很有打动人心、引起人共鸣的力量。作品获得的强烈的社会反响会暂时把作品的缺陷掩盖起来,时间一久,缺陷就显露出来。这样下去,路子必然愈走愈窄。由于作者的目光只聚焦在&ldo;社会问题&rdo;上,势必会产生这样一种情况,即&ldo;在每一篇新作品中,强使自己提出一个新的、具有普遍性和重大社会意义的问题&rdo;,这样就会愈写愈吃力、愈勉强、愈强己之所难,甚至一直写到腹内空空,感到枯竭。

我这样说,是不是反对写&ldo;社会问题&rdo;呢?不是的。一个社会责任感强,十分敏感的作家,不可能不随时注意到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比如,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左拉、狄更斯、莫泊桑、鲁迅、巴金的名作巨制中,都包含着许许多多社会问题。尽管这些社会问题有的早已不复存在,但他们写这些问题时所倾注着的激情和迫切感,使我们在诵读时还能明显地感受到。

前不久,严文井同志给我的信里说:&ldo;生活,包含着一个以上的社会问题。&rdo;

这位老前辈的见解使我受到启发。从社会发展史上来看,社会发展得愈快,产生的问题就愈多,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也很复杂。有的社会问题,人们本来应当避免,有的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必然出现的。这些问题纵横交错,各种各样,但前一段时间,我们注重的差不多都是政治因素造成的社会问题这样所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只注重人的社会性,即人的政治立场、思想倾向、态度观点。以此来区分所谓好坏和正反面人物,这样就必然忽视了人的复杂性。作者愈想突出&ldo;问题&rdo;,人物就愈变得次要,而且成了在固定政治标准上好坏不同的。象征性的符号。在一些悲剧作品中,构成悲剧的因素大都是政治因素,其它因素往往被免去不写,或者干脆没有构成于人物和作品中。这大概是要着意强调&ldo;社会问题&rdo;之故。你肯定读过托尔斯泰的《高加索的俘虏》。书中同样是俘虏的两个人物,由于性格不同,遭遇也不同,命运和结局都不同,十分可信。实际上,我们生活中发生过的某些悲剧,如果主人公换了另一种性格(或个性)的人,也许就不一定会是悲剧,或者结局更为悲惨。

当然,多年来非正常的政治生活造成的、有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成堆摆在眼前,成为生活前进的障碍。作家的笔锋是不应回避的。而且,自从19世纪中叶以后,政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愈来愈直接,政局的变动,往往牵涉千万人的生活乃至生存。

它迫使人们愈来愈关注它,这是地球上的事实。我一直不大相信&ldo;远离政治论&rdo;或&ldo;避开政治论&rdo;卵翼下的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中世纪田园诗和牧歌式的小说是那个历史时代的必然产物。我相信,20世纪后期的世界性的杰作,差不多都离不开政治,而且包含着不少作家对政治的独到认识和见解,纵横穿插着不少社会问题。关键是作家在观察、体验、剖析、表现生活时从哪里着眼?是先从&ldo;社会问题&rdo;着眼,还是先从这些问题的政治因素着眼?

我以为,一个作家观察生活和动笔写作时,都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我把这个高度分解为六个部分‐‐历史的,时代的,社会的,人生的,哲学的,艺术的。其中&ldo;人生的&rdo;和&ldo;艺术的&rdo;两方面,一直不被我们所重视。

我们总在强调高尔基那句名言:&ldo;文学即人学。&rdo;一再说文学是写人的。

写人的什么呢?人的感情、性格、思想、遭遇、命运等等。还有呢?我想,是不是应当注重写人生?因为这个概念里包含着人的一切。我不大同意笼统地提&ldo;生活&rdo;,这个词儿的客观性太强。生活无非是人的生活吧!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它由人来决定,因人而异。作家既要观察、熟悉和体会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同时也要从每个不同处境,教养、嗜好、个性和气质的人的角度去看他的生活;既要从每个人身上寻找人生的哲理、诗情和含意,也要从人生总的体验上去加深对每一个人的感受和认识。

我想这么写,生活内容就丰富了,人物也会千差万别、有血有肉,作品便经得起推敲和咀嚼;无论是对生活、对社会、对人,体会会更深;观察和表现的角度也会更多。一个作家对生活的积累,总是感受多于观察的,无意识留在记忆中的多于有意识强记下来的,往往一个新的立意、新的思路、新的构想,会调动出大量生活积累,作者会突然发现自己身上潜在着许多未曾挖掘过的素材的矿藏。为什么巴尔扎克那么多产,同时又写得那样入木三分?

如果翻一遍他的代表作,就能发现他对人生的体验异常精深。故此他好像随意从身边拉出几个人物,或拉出某一个生活场景,就能洋洋洒洒数十万言,而自始至终饱含着人生浓郁的况味,处处闪烁着他从个人生活经验里锤炼出的精辟的人生格言。细细分析他的作品,在那些人物的矛盾和情节的纠葛中,也囊括着不少社会问题。只不过他不是简单地一个个把问题抽出来写罢了。

因此,他的作品没有由于那些&ldo;社会问题&rdo;不复存在而失去魅力。而我们有些作品却常常是经不住再读一遍的。这的确很值得研究!

我这里所强调的,就是&ldo;写人生&rdo;。当然,我们这辈作家所面临的问题还很多。

我再重复一下,我把这些想法公开发表,旨在听一听大家的想法,多做些切磋和研讨,想必会互得启发,各有收益。目前,我们这辈作家对这一问题的关切,说明大家都没有固步自封,而在努力探索新的途径。这或许是大家在创作上将要出现新突破的好兆头吧!

5中国文学需要&ldo;现代派&rdo;

我像喝了一大杯味醇的通化葡萄酒那样,读过高行健的小册子《现代小说技巧初探》。我听说这是一本畅销书。在目前&ldo;现代小说&rdo;这块园地还很少有人涉足的情况下,好像在空旷寂寞的天空,忽然放上去一只漂漂亮亮的风筝,多么叫人高兴!

当前流行世界的现代文学思cháo不是一群怪物们的兴风作浪,不是低能儿黔驴技穷而寻奇作怪,不是赶时髦,不是百慕大三角,而是当代世界文坛必然会出现的文学现象。尤其当这种思cháo也出现在我们的文坛时,不必吃惊,不必恐慌,不必动气,也不必争相模仿。它不过像自然科学中的仿生学那样,属于独自一个门类。对于它,可以兴趣十足地去研究,也可以置若罔闻,决不会影响吃饭、睡觉、开会和看戏。

而最近我们文坛涌起的这股现代文学思cháo,已经成了各种目光汇集的焦点。在它受到赞成或反对的同时,也受到注意。

有人视之为西方腐朽文化对我国文化的有害影响,有人担心我国文学的民族性因此受到冲击而面临&ldo;洋化&rdo;之危,有人则认为此种文学不能为中国大众所接受而把它当做异端……关于这些问题,我想谈些我个人的想法‐‐一、现代世界文学中,最惹人注目的莫过于本世纪初崛起的&ldo;现代派&rdo;。

文学的&ldo;现代派&rdo;和音乐绘画中的&ldo;现代派&rdo;一样,是历史的反映和时代的产物。就如同恐龙时代不会出现人;人是宇宙在无头无尾的时间里,经历无数年头才渐渐演变而成的。文学中各种现象的产生也同此理。任何事物出现都有环境因素,天才也是应运而生的。这方面,行健在他小册子中《小说的演变》一节也有很好的论述。本世纪来,社会发展,科学倡达,工业革命,生活内容的变化,影响到人们的意识、思维、审美以及生存方式,也自然影响到文学艺术中来。而最本质的则是影响到对文学艺术这一概念本身的理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