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的活虽苦,但很有意思。张支云本来干活就有心眼,天性勤学的秉性使他除了干活之外,还不时留意为什么要这样干?这样干的的道理是什么?弄明白其中原理,再加上干活细心,张支云所做过的活计很少出现差错。
老酒师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以后的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老酒师都要支使张支云到工场去干活,不断地观察、培养。
酒坊的活几乎没有一样是轻松的,都是成年人干的苦力活。但张支云从来不偷懒,也没有怨言,大师傅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通过一个周期生产过程的观察,郑应才在心里就已确定了培养这个孩子的想法。
☆、认宝爷
认宝爷
郑应才对张支云严厉中饱含慈祥的举动肖青海早就看在了眼里,他心里很高兴,便开始思谋着怎样实施自己心中的计划。
1940年春的一天,肖青海把张支云叫到身边问道:&ldo;支云呀,你光埋头干活,就不想学酿酒技术吗?&rdo;
&ldo;想啊!&rdo;张支云回答道。
&ldo;想学就好,我觉得老爷子好像对你有点兴趣,这是一个好机会,能想办法让老爷子把酿酒的技术真传教给你就好了。&rdo;
&ldo;老爷子会教给我吗?&rdo;
&ldo;很不好说。按说,烧酒技术的传承一般必须是嫡传,但大酒师的思想不保守,只要有培养前途,愿意上进,老爷子就有可能进行培养。何况老爷子没有儿子,郑永福还是他抱养的。我想,你如果能认老爷子做宝爷(干爹),就有条件跟上他学烧酒了。&rdo;
&ldo;他肯认我吗?&rdo;
&ldo;只要你有这个心,我来给你帮忙,试试吧。&rdo;
俗话说:&ldo;小孩勤,爱死人。&rdo;小支云自到酒坊之后的种种表现的确非常讨人喜欢,肖青海更是喜在心头。其实,就在肖青海第一次在酒坊门口看到张支云的那一刻起,他就有一种直觉:这个孩子将来肯定会有出息的。所以,一年多来,他一直对小支云很关照。最近一段,大师傅对张支云的那些超乎寻常的举动,更让他感到高兴,便大胆地做了一个设想:让张支云拜郑师傅为宝爷,然后,再让张支云拜郑师傅为老师,让郑师傅把这个孩子培养成人。但这些只是他的观察和自己的一些想法,究竟郑师傅是怎么想的,他的心里还没有底。
&ldo;那就有劳肖师傅帮忙。&rdo;小支云心里很感激,腼腆地说道。
张支云对肖师傅一直心存感激,但他的嘴皮子不行,就是不会表达,能说这句话已经很不简单了。
张支云自从听了肖师傅的话之后,便产生了学会烧酒的强烈欲望,心里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满脑子胡思乱想。一会儿遐想:自己拜师学艺了,学会技术了,成了一名让人尊重的酒师。一会儿忐忑不安:自己卑微的出身,特殊的情况,造就了自己就是一个苦力,那样的奢求能不能实现?肖师傅这样说行得通吗?郑师傅认我吗?整整一天,小支云的心像揣了一只小兔子一样崩崩直跳,一直都没有安宁。
肖青海自对张支云说了这话之后,心里也不踏实,郑师傅愿意不愿意接受小支云他并没有把握,就想抽个时间、找时机向老爷子打探打探。
晚饭过后,肖青海调整了一下心态,准备好了说词,大着胆子去了郑师傅的住所。
&ldo;师傅!&rdo;进门以后肖青海诚惶诚恐地打了一声招呼。
&ldo;哦!是青海呀!坐下。&rdo;郑应才让肖青海坐下。
严肃古板的郑应才平时很少说话,肖青海在大师傅面前心理总是忐忑,两个人好一会儿都没有说话。
一会儿沉默之后,郑应才开口了:&ldo;有事吗?&rdo;
肖青海赶紧回答道:&ldo;想和您商量一点事。&rdo;
&ldo;你说。&rdo;郑应才的话语总是很吝啬。
&ldo;您觉得支云这孩子怎么样?&rdo;肖青海试探地问道。
&ldo;还行吧。&rdo;郑应才只蹦出了三个字。但就是这三个字,已经给肖青海壮了胆子,他大着胆开口说道:
&ldo;郑师傅,这一段我发现支云这孩子很有出息,您老能不能把您的手艺给他去教教?&rdo;
&ldo;怎么教他?&rdo;这一次郑师傅的回答虽说只多了一个字,但已经透漏出没有拒绝的态度。
肖青海赶紧说道:
&ldo;支云没有爹妈,没有人照应,他想认您为宝爷,不敢给您说,让我来问问。&rdo;
&ldo;他小小年纪哪会有这样的想法?肯定都是你的鬼点子!&rdo;郑应才心里很清楚,一针见血地说道。
&ldo;我觉得这个娃娃的确不错,您就认他做您的干儿子吧。将来也好有人照应您。&rdo;肖青海脸一下子红了,他知道什么都不可能瞒过大师傅,只好绕了个圈子。
&ldo;我还有永福呢!&rdo;郑应才脸上不悦地说道。
老人的态度让肖青海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不知如何应答。两个人又沉默了一会儿。
干坐了一会儿,肖青海看看老爷子和颜悦色,不像是不高兴,就大着胆子说道:&ldo;永福是您老人家抱养的孩子。小支云做您的干儿子,其实都一样。我总觉得多一个人照顾您总比少一个强。再说,支云天赋很好,您的一生所学肯定能够在他的手上发扬光大,所以就产生了这个想法。如果您老人家不愿意……&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