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南派盗墓往事张逆结局 > 第一百四十九章 捡漏(第2页)

第一百四十九章 捡漏(第2页)

身后的徐厚财,却是一幅指责的模样:“张兄弟,我可是花了不少钱,才打听到今晚有几伙人在仙露居,卖明永乐期间和明宣德的件,你可千万别给我搞砸了。”

他越是着急,我越好借题发挥,询问心中想要知道的东西。

尔后,我故而好奇道:“其实我一直挺好奇,你这么急着要明朝的件,做什么?”

徐厚财怔了怔,随后说:“算了,告诉你没事,其实我急着要这明朝的件,就是想跟人换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我顺势追问下去。

“一件东汉末年的铜镜。”

“铜镜,很值钱?”我又问。

“不是钱不钱的事。”徐厚财解释道:“还记得我之前跟你提起的左慈墓吗?这个铜镜,多半就是打开左慈墓的钥匙,没有它,咱们就算是寻到了墓址,也进不去,

所以,我之前一直都在找这样东西,直到前不久,我和一位朋友来京,无意间听闻京城这边的拍卖行,有人要置物一面铜镜,我出于好奇,就去看了一眼,

结果发现,这铜镜居然跟我在古籍上看到的一模一样,我便决心拿下它,然后经过多方打听,我这才得知这位要置物的物主,喜好明朝的件,尤其是明初的。”

明初是指: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这五位明朝皇帝在位的近百年时期。

“原来如此。”我恍然。

怪不得他会这么着急,敢情是找这物件,和开墓有关。

“所以啊,张老弟,你可得上点心,虽说这两万块淘这些清仿,不亏,但咱今天可不是为了捡漏来的。”

徐厚财再次提醒我们此行的目地。

“谁跟你说,我不上心的?”我神秘一笑。

徐厚财愣了,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行了,实话跟你说吧,麻袋里已经有两件明朝的官窑了,而且还是洪武年间的。”

“你说什么?洪武的官窑?”徐厚财顿时就糊涂了:“你不是说都是仿元的物件?”

“我有说过吗?”我笑道。

徐厚财一想,好像还真是。

随后他立马问我,哪两件是洪武官窑。

“就我刚刚说的那个枢府釉高足杯,还有釉里红酒壶。”

“你刚不是说都是仿的?”徐厚财怔了怔。

随后,他忽然明白了什么,看了一眼四周,这才轻声质问道:“你刚是……阳奉阴违?”

这是古玩行的黑话,意思就是把真古玩说成假的。

我点头承认。

“那你刚刚说的那些,全是假的?”徐厚财惊讶道。

“当然不是。”我摇头道:“我说的都是真的。”

“那你这……”徐厚财彻底懵了。

“其实很简单,我只不过是先用一个清仿的元青花梅瓶,打个幌子,接着再抛出枢府釉高足杯,那玩意在元朝统治的时候,官窑所出的确都是小底足,

直到明太祖朱元璋灭元,但他仍沿元制,设立枢密院(后废之,改设大都督府统军),所以当时的枢府釉,在景德镇仍有生产,

而明瓷造型及成型工艺,大多还是与元瓷相同,唯独这高足杯的小底足,为了美化,做的稍大了一些,所以这物件,完全可以说是洪武年间的卵白釉。

这一点,可以从著名古文物鉴评家曹昭,在其《格古要论》的记载中看出,:元朝烧小足印花,内有枢府字者高,新烧大足素者欠润,

至于那件釉里红,其实就是洪武年间的釉里红瓷器,

它与元釉里红唯一的区别,就是元呈灰黑色,而明洪武年间的上釉技术有所提高,所以呈色是红中偏黄,且多数上有双釉,还是官窑烧制的御用品。”

听完我的解释,徐厚财已然激动万分,半晌才憋出一句:

“那咱们今天,是捡着了大漏?”

我说:“算是吧,反正去换那面铜镜,我估计是绰绰有余了,毕竟这洪武年间的釉里红瓷器,市面罕见,算是洪武古玩收藏中,难得的佳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