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道:&ldo;太医开的什么药?&rdo;
佳期道:&ldo;左不过是驱寒固本的药。&rdo;她叹了一声,接过慎嫔手中的雕花紫陶药碗,躬身道,&ldo;奴婢去看看午膳好了没有。&rdo;
慎嫔携着我的手走到庭院中,在一株矮松旁坐下。她双目一红,欲言又止。
我问道:&ldo;太后一向练武不辍,身体康健得很,怎么会无端端着了风寒?&rdo;
慎嫔叹道:&ldo;太后的身子,本来等闲也别想病一回。自从那日太后在皇太子的灵堂中折了佩剑,发誓再也不练剑了,便每日结束停当,拿着断剑在院子里呆站着。太后平日晨练,连棉的也不穿,前些日子又是风又是雪,这样站上几日,哪有不病的。&rdo;
我愕然:&ldo;太后为何这样自苦?&rdo;
慎嫔道:&ldo;大约是因为皇太子和义阳公主自幼习武,练出一副不知天高地厚的脾性,因此送了性命,太后因此自责。&rdo;我默然。慎嫔接着道:&ldo;这两日皇后来请安,太后也总是避而不见,也许是怕彼此伤心。再者……&rdo;她左右看一眼,见周遭无闲人,这才又道:&ldo;战事正紧,太后忧心升平长公主,恼了儿子,又恨自己当初为何不拦着升平远嫁。这几件事情同时逼上来,便是再好的身子也受不住。&rdo;
我一怔:&ldo;恼了陛下?&rdo;
慎嫔叹道:&ldo;我虽被废黜,但这些年颇得太后怜惜,得以在左右侍奉。太后早年随太祖共征天下,性情坚毅,顾全大局。自从儿子登基,更是隐忍。但这些年我冷眼瞧着,太后颇有几分埋怨儿子的意思。睿平郡王的婚事、昌平公降爵这还倒罢了,将升平远嫁和亲,才是太后最恼恨的事。升平是太后唯一的亲生女儿。&rdo;
如果升平安然回宫,也就罢了。若有什么闪失,只怕两宫失和。以皇帝的刚愎多疑,后宫将永无宁日。
只听慎嫔又道:&ldo;其实我也恨他。他‐‐&rdo;忽然她目光一动,流露极度深刻的愤懑、仇恨与不屑,她张了张口,垂眸隐去那一瞬的失态,转眼向别处道,&ldo;我恨他,但是太后却对我很好……&rdo;
我心中一动。慎嫔早已承认了父兄的罪与自己的鲁莽,多年来一直修身养性。既然如此,那一瞬间极度的愤恨又是从何而来?难道她已察觉到什么了?
我试探道:&ldo;当年臣女也曾查阅起居,都是臣女的疏忽。&rdo;
慎嫔摇头苦笑:&ldo;我的错,我自担着。怨不得别人。&rdo;
我略略放心,微笑道:&ldo;娘娘不要多想,如今对娘娘最要紧的,是弘阳郡王。&rdo;
慎嫔深深颔首,再一次道:&ldo;为了他,我愿意赴汤蹈火。&rdo;
从仁寿殿出来,头顶的孤日像单薄纸片,垂下的光线饱含昏黄不安的炽热。金沙池波澜不惊,湖水的暗涌曾在冰下安静地聆听冰面上随风而动的悦耳笑声,如今重见天日,却再等不来昔日欢快的波动。站在湖边,身后亦是空荡荡的。偶有宫人低头匆匆而过,连行礼都是无声而潦糙的。
景园真静。天地间仿佛只剩了我一人。
绿萼道:&ldo;姑娘,咱们回去吧。午膳都备好了。&rdo;
我嗯了一声:&ldo;世故相逢各未闲,百年多在别离间。&rdo;[21]
绿萼不悦道:&ldo;什么百年别离,姑娘就喜欢说这些丧气话。奴婢们每天变了法子为姑娘进补,也是无用。&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