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云南考古工作队成立不久,昆明街头的废品收购站,零零星星出现了、一些锈迹斑斑的青铜器。这些神秘器物与学者们所熟知的、中原青铜时代的文明毫无相同之处,它们透露出来自一个、独立的古老世界的神秘气息。
经过3年的努力,1956年、考古学家终于在滇池东岸,一个不高的小山岗上,揭示了云南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一个消失千年的王国‐‐古滇国墓葬群。
记忆力超强的起灵,不理会佘巳火的白眼,笑着说道:&ldo;这个小山岗非常普通,东西宽200米,南北长500米,坐落在滇池岸边,远远望去,犹如一头静卧在海边的鲸鱼。&rdo;
佘巳火无奈的接着说道:&ldo;这个小山岗叫做石寨山,这里没有碑石,没有封土堆,它平淡到了没有一点、可以引发盗墓者贪婪幻想的地方,因而得以安宁了两千年。&rdo;
1956年秋天,正式的发掘开始了,一个崭新的、不为人所知的神秘文化,从此崭露头角。
小山岗是一个巨大的墓葬群,源源不断出土的器物,接踵而至的惊喜,不仅让考古学家兴奋不已,更让史学家始料未及。6号墓中出土了一枚金印‐‐&ldo;滇王之印&rdo;,《史记》对这枚金印,有过确凿无误的记载,那是元封二年、汉武帝赐予滇王的。
司马迁在《史记》里说、云南有个被称为&ldo;滇&rdo;的国家,但此后再没有关于它的记载。除了后来的《后汉书》和《华阳国志》,又重新引述了司马迁的记载外,没有人再提起过。这个古滇国就此销声匿迹了,再没有踪影,没有传说,没有人知道它的臣民到哪里去了。
如果不是这次考古发现,可能永远也没有人知道,《史记》中这短短的记录背后、是多么一段辉煌灿烂的历史时代。
随之出土的文物,几乎代表了古滇国时代青铜文化的精品,有滇国重器贮贝器、铜编钟、带金销的剑、黄金珠、玛瑙、玉、车马饰和造型奇异的铜扣饰。
它们价值连城,代表着一个湮没了的、云南古史上第一个地方政权‐‐古滇王国的真实存在。
美轮美奂的青铜文化,是这个古老王国曾经辉煌的证明。她们极为精美,工艺水平极高,其风格和造型与中原地区的文化,绝无相同之处,是一种在独立的地域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毫不逊色的文明。
这个神秘的古代文明,似乎也按奈不住寂寞,在消失了2000年之后,又悄悄地掀开了一条缝隙。
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云南比世界上其它古老文明、晚了1000多年。但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云南人靠其才华与智慧,将青铜时代的文明、发挥到了极至。
至今仍然让历史学家们、迷惑不解的是,这个几乎是突然之间、出现在云南高原上的、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是从哪里发源的?
学者发现,古滇国的工匠们,不但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他们还掌握了铸造技术中、铜和锡的合适比例。兵器中锡的比例较大,以使其硬度提高;装饰品中锡的比例较小,以便造型,反映出古滇人已熟知不同金属的性能。有的器物表面经过了镀锡、错金、鎏金的处理,镶嵌以玉石纹案,有着对称和端整的外形,花纹精致繁缛。
贮贝器和一些扣饰上的人物,虽不过3公分大小,但是都眉目清晰,面部表情可见。器物上线刻的纹饰很浅,但技法却很熟练,都是两千年前、工匠们凭手工刻画的。这些文物表明,滇国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立的青铜文化类型。
我们对古滇国的发现越多,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越多。比如这个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古滇王国的都邑建在哪里?
以滇池为中心的区域里,古墓连着古墓,在不深的土层下,到处散落着各式各样的青铜器件,在滇池沿岸不深的土层下,人们修路建房、不断地从地下挖出锈蚀的剑矛或斧钺,然而却始终没有人找到滇国的古都。
古滇国消失了,但它的故事并没有结束。2000多年后,滇‐‐这个创造过辉煌的青铜文明的王国、成为了云南的简称;昆明‐‐这个游历在滇西高原、居无定处、与滇人征战不已的游牧民族,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名称,这不就是那段已经消失的历史、留下的遗产吗?也许有一天,我们能用身边这些、残存的历史碎片,再现出那段灿烂的青铜文明。
滇文化、必须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界定,其实这些千古之谜、与现代的联系线索有两个,一个是花腰傣,另一个就是铜鼓。顺着这两条线研究下去,滇文化研究就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成果。
铜鼓是古滇国文化的一种重要证据,世界公认中国云南是起源地。铜鼓,由实用器逐步演变成礼器、重器,最后上升为权力和实力的象征。
铜鼓从云南一直流传向广西、东南亚一带,考古发现当时铜鼓的影响力,已经蔓延到了南亚的巴基斯坦。
怎样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铜鼓的起源、铸造、演变和传播整个过程还原出来,再现于世人的面前,是当前最需要做的一大课题。
由此我们还可以联系到、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和我们很熟悉的茶马古道,从李家山墓地发掘出的琥珀珠和贝币来看,更证明了当时与缅甸有商道可通,这些信息反映了、古滇国的一种远距贸易,古滇国文明还直接、渗透和影响了越南的东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