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淮安府山阳县的码头,四爷的船要靠岸,可靠岸停泊的船都在排队等候,几乎将通航的水道堵死。
原来,这里也要收费,叫做靠岸费。
四爷记得前几次随康熙南巡之时,根本没有这种现象。
如果漕运这么收钱,为何没有上缴户部?
这笔钱到底进了谁的腰包?
李卫交了一笔不菲的费用,却没有票据。
“为何没票据?”李卫问收费的官员。
官员随手开了一张白条一样的东西,上面写着:停泊费白银一两。
既没有盖章也没有签名。
“这哪像票据?”李卫不满。
“要正经票据可以,拿这条子到总督漕运部院去开。”官员头也不抬地说道。
“可这上面连签名也没有,人家认不认?”
“你不想停船是吧?行,退给你!”那官员把银子一推,“停泊位紧张得很,后面还排着长队呢!”
李卫换了笑脸:“要停的,这条子能换到票据?”
“你去换便是,保证能换到!”那官员不耐烦地回道。
后面有人在催促,李卫赶紧退出队伍。
邬思道听了他的讲述,预判道:“他们很狡猾,故意不留凭证,估计你去要正经发票他们也会想法糊弄你,弄到你自己打消开票的念头为止。”
“那试试?”李卫必须拿到盖章的票据,这样才算证据。
------------------------------------
傍晚,四爷带着大家入驻天上来客栈。
客栈在闹市区,街上到处是货郎的吆喝声,南腔北调都有。
弘历明显对这声音感兴趣,眼睛始终瞅着窗外,十分认真地听着。
“小阿哥就是与常人不一样,仿佛什么都听得懂,什么都知道呢。”奶妈看着他灵活的眼珠子,以及那深思的神态感叹。
钱嘉美喜爱地撩撩弘历的手指头:“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元寿当然与众不同啦。”
元寿似乎又听懂了,目光挪回到这位娘亲的脸上,回报她一个迷死人的咧嘴一笑。
夜色降临,外面的世间变得五彩斑斓,远处的灯光就像天上的星星落了下来,点缀在各处。
这里的气息与京城不一样了,与钱嘉美的故乡的味道开始接近。
她开始格外地怀念故乡了。
“想吃什么?”四爷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她身后。
钱嘉美瞅向窗外,想吃街头的小吃呢。
四爷眨眨眼睛,牵上她的手,“走。”
“去哪儿?”
“去你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