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复台湾的战斗中,铁人军更是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刚开始与驻守在台湾的荷兰军队交战时,身披铁衣的铁人军使荷兰人大吃一惊。铁人们身体上部和头部都套着铠甲和铁盔,手臂和腿裸露在外边,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防御来复枪的子弹而且行动仍然很灵活。铁人军使用各种不同的武器,有些持弓负矢,有些左手持盾右手执刀,还有许多挥舞着锋利的大刀。面对荷兰军队密集的射击,他们以大无畏的勇气冲向敌人的阵地,虽然许多人被打倒了,但他们没有丝毫退却,一直勇往直前,直到杀退荷兰守军为止。经此一役,铁人军使荷兰殖民者闻风丧胆,似惊弓之鸟。而铁人军则愈战愈勇,用大刀长矛将拥有长枪大炮的荷兰人赶出了台湾,在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厦门郑成功的纪念馆中,现在还陈列着当年铁人军的铁甲残片。这些残片是1961年在福建晋江白沙国姓城城墙遗址下被发现的。当时,这些铁片被穿连在一起,外观如同鱼鳞一样。每个铁片宽约16厘米。作为历史见证的铁甲残片每年吸引着大批的中外游客驻足观看。),战船八千,扬帆而进,号八十万&rdo;(夏琳《海纪辑要》)船队绵延八十里,蔚为壮观。八月十日舟到羊山,遇风损失严重,便&ldo;分令流入温台各港,夺船取粮,再图进取&rdo;。休整八个月后,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四月十九日,再次大举进攻南京,七月,克镇江,围困南京。但中了清总督郎廷佐缓兵之计,两个月后遭清军突然袭击,兵败。于九月七日退回厦门。后感到困守金门、厦门不是长久之计,很难与清对抗,就决心收复台湾。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了台湾西南海岸安平湾一带,修筑赤嵌城和台湾城(二城相距不远,都在今台南安平)。1626年,西班牙殖民主义者也侵占了我国台湾北部的鸡笼(今台湾基隆)和淡水,后经长达15年的争夺,荷兰人打败西班牙人,于1641年独占台湾。荷兰人强迫台湾人纳重税,还把台湾人卖到爪哇当奴隶。
1661年,郑成功命子郑经留守金门、厦门。三月二十三日,亲率战舰350余艘,将士2500多人,从厦门、金门出发,横渡海峡。四月初一,在台湾赤嵌城附近的鹿耳门外登陆。郑成功掌握了四月初一黎明正当大潮的潮流规律,从澎湖出发时全程航行时间的计算十分准确。当大批战船抵鹿耳门时,正值,立即趁潮顺利进港,约一小时完成登陆。台湾人民热烈欢迎郑成功大军的到来并给予热情支持。郑成功大军进驻赤嵌街(今台南赤嵌楼)。赤嵌城荷军只300人,只得困守。荷兰守将猫难实丁写信派人到台湾城(荷兰人名为热兰遮)去求援。荷兰总督揆一得信后,派战将拨鬼仔率鸟枪兵数百来援,被郑成功部将陈泽打败。击沉荷舰一艘,其余三艘受重伤狼狈逃至海外。郑成功水师控制了台湾海面并切断了两城间及其对外联系。四月初,赤嵌城投降。郑成功派猫难实丁到台湾城去招降揆一。揆一写信给郑成功,愿送白银10万两,请求郑军退出台湾。郑成功复信义正辞严指出&ldo;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rdo;(《台湾通史•开辟纪》)。四月,包围台湾城,八月上旬,从爪哇来的荷军以战舰10艘来援。陈泽率水师迎击,将其击败。十二月下旬在长达八个月的围困中,荷军死1600多人,城内仅余600人,能战斗者仅300人。在粮断援绝,突围无望之绝境中,荷兰侵略者只得于1662年2月1日(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向郑成功投降。荷兰总督揆一及其残兵败将被逐出台湾。被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了38年之久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郑成功本人临终之际,一点也不欢乐。
热兰遮城在被围九个月后,揆一终于投降。郑成功遵守承诺,将幸存的荷人送上船,让他们回到巴达维亚,并且带走属于自己的财物。荷兰人在战役中共计死亡1600多人。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做了一首复台诗,诗中没有战胜的喜悦,反而充满忧伤的情绪:&ldo;开辟荆蓁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犹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rdo;这当然有其原因。
郑军在攻打荷兰之役中其实也受创惨重。大批将士因水土不服而病倒的&ldo;十之七八&rdo;,死者甚众。台湾并不是何斌所说的沃野千里,米粮不虞,而是一片荒芜,郑成功必须派士兵开垦田园,还喂不饱肚子。许多将士思乡情切,脱巾叛逃。而许多在厦门的勋将也不顾郑成功再三催促,迟迟不肯迁来台湾。1661年四月,永历帝在云南被吴三桂绞杀,悬乎一线的明朝国祚就此断绝。郑成功十余年的恢复大业也无以为靠了。年底,郑成功听闻父亲的噩耗:郑芝龙在北京柴市以磔刑处死,三个弟弟及家族十一人一同被杀。成功闻讯顿足捶胸,望北而哭。
而黄梧的平海五策也在此时由清政府落实,郑氏祖坟被毁,将坟内尸首装在木具中,以铁箍箍住,外加封皮,沿途递解,经过郡县官府,就放在牢狱中。郑成功听到消息,咬牙切齿,说:&ldo;吾不寸磔汝尸,罔为人间大丈夫!&rdo;
更让郑成功愤怒的,是长子郑经在厦门犯下乱伦之罪,私通弟弟的乳母,还产下一子。郑成功听闻此事,竟然拿出尚方剑,让部下带至金厦,命令处死自己的夫人董氏、郑经、乳母和初生的孙子。郑成功部下听到命令,大骇,认为这是&ldo;乱命&rdo;而不敢从。诸将远在金厦而抗命,让郑成功更为恙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