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我的学生生活一年级 > 第三章 续17(第1页)

第三章 续17(第1页)

五明和晓萍及永洪一家去玉蟾山和龙脑桥旅游回来后,继续在山川机械厂上班,并约定利用星期天去隆昌城里游玩,过了两个星期,这是一个星期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一大早,五明一行人又去隆昌玩,山川机械厂去隆昌有厂里开的班车,工厂离隆昌有10公里的距离,五明一行人一边在隆昌玩耍,一边听永洪讲隆昌的故事。

五明一行人来到云峰关的白塔山上举目远眺,尽览金鹅风光,楼峰胜景,巴蜀古驿道蜿蜒逶迤,石锣、石鼓相映成趣。多少文人墨客游览至此,便会触动文思,于是泼墨挥毫,笔走龙蛇,吟诗作赋。

永洪说,云峰关有已有千年历史。位于隆泸,隆渝古道之上。是隆泸古道难得保留下的一座古代关隘,尽管泸县玉蟾山有古玉蟾关,泸州城有龙透关,也是近年新建起来的仿古建筑,和隆昌云峰关相比,没有历史的风雨洗礼,究竟显得单薄,更何况云峰关周围古迹众多。

云峰关地理位置重要,从地形看也是兵家必争地,易守难攻。千年之中,数经战火。今天看云峰关关口上的匾额可以知晓其年代,“大清道光七年重建,署隆昌县事李德润”。关隘内有凉亭,凉亭为其中普济寺僧众为古道上过往行人免费提供茶水的地方。今天看到的凉亭和关口是经过修缮的。关口内外石板路历经百年风霜,行走于其上可知几百年前商贩行人的匆匆步履。关内凉亭石柱上有当年楹联两幅,元朝有叫白良的人路经云峰关,题“乡校留徽”四字。永洪说,他多次到白塔一带找寻或打听都无功而返,后在凉棚巧遇八旬彭姓老人,老人在年轻时亲眼所见这块古碑,在今天关口座椅处,可惜无迹可寻,不知成了哪家哪户的猪圈墙或者屋基石。古代隆昌八景“乡校留徽”只留遗憾,所幸云峰关从古至今的基本格局没有变。

永洪说,云峰关周围本来有好几尊青石牌坊,清末民初一块“贞洁坊”立于现民房附近菜地,见证清朝灭亡民国初创,牌坊上刻“大总统令”,被毁。相邻乐善好施坊有“渝泸通衢坊“也被毁。现只剩下”乐善好施“坊。永洪说,云峰关除牌坊之外,细心留意的朋友不难发现在土地坎对面有几块模糊难辨的摩崖石刻。第一块是”楼丰胜景“,再深入是宣统年间题刻的”绾毂渝泸“。

五明一行人来到云峰塔前,云峰塔位于隆昌县城东南郊外约1公里云峰关东侧的白塔山上,俗称白塔。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重建于清道光二年至七年(公元1822——1827)。云峰关素为旅游胜地,凡初游云峰关之人,无有不登云峰塔者隆昌历任知县,也钟情于云峰塔,专以云峰塔为景题诗。五明也趁兴作诗一首:

云峰关上云峰塔,

茶马古道脚下行,

马铃声声驿道兴,

见证多少商贾人,

隆桥驿由此闻名。

隆昌一邑文运昌盛,人才辈出,而不是像武塔一样镇山镇河镇妖邪,保一方平安。

永洪说,临近白塔的那件房屋最容易被人忽略,实际至少也有百年历史,细心者走房屋前经过有香樟树,树中间为台阶,房门之上依稀可辨褪红三字”题名处“,为古代文人白塔题名之地。现为一农户居住。其实题名处下去那条石板路才是古代登临白塔的正道,正道之下的牌坊已不存。题名处的遭遇和冷落一如隆昌文庙,文庙为古代祭孔之地。

云峰塔,历经百年风雨沧桑,见证着百年历史,脚下流淌着百年历史烟云。云峰塔顶,不知何年生成一棵黄桷树,已有上百年历史。当地老百姓把看黄桷树的枯荣,用以判断当年收成的丰欠。

云峰古塔,在群山之巅巍然矗立,蓝天、白云衬托着白塔坚实的身躯,白塔俯瞰日月星辰流逝,经受着狂风暴雨的磨砺。云峰古塔,文峰齐天,天开文运,白塔寄托过一邑绅民、一方执政者及十年寒窗莘莘学子的期冀。白塔脚下豪堑,身上弹迹,经受战争峰火的洗礼,留下了历史的足迹。云峰塔,见证着隆昌的历史。

五明一行人看见,云峰关东侧前方有一座圆形的石山丘,丘顶像一面大锣,这就是人称的石锣与石锣相对白塔,山西侧前方,有一墩圆鼓状直立高耸的石头,人称石鼓。石鼓面上有一块形状如鼓槌的石头,叫鼓槌。石锣,石鼓二山,后来老百姓干脆喊”乌龟山,兔子山”。登临二山可俯览周围景色。

永洪说,相传这石锣和石鼓是玉皇大帝赐赠的宝物,叫天锣、地鼓。

永洪说,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太宗皇帝做了个梦,梦见眼前白光一片,耳听得“轰轰轰”三声天炮响,就看见天门开了,从天上降下两件宝物,一件像是一面锣,金光四射:一件像个鼓,银光闪闪,还有一个像鼓槌的东西跟在后面。这两件宝物发出“当当当”“咚咚咚”的声音,向南方飞去;接着看见太白金星从南天门走出来,对他说:“益州江阳,有一六车联结之地,可设一县,五百年前观音菩萨放置莲花之地,可为城;玉皇大帝赐天锣、地鼓一副,此处可择地设关,固若金汤,当可隆也。”说完就不见了。太宗皇帝也一下醒来,急忙问身边宫女,是什么时候了?宫女回答是半夜子时。永洪说,第二天,太宗皇帝马上派人到益州江阳去察看,半道上,在龙泉驿与江阳太守派来送信的人相遇。摆谈中,报信人说,两天前,在江阳北方与资州,荣州三交界的地方出现了世向罕见的祥瑞大事。太宗皇帝派的人问是啥祥瑞大事?送信的人说:两天前的晚上,大约半夜子时,突然听得“轰隆隆隆”的响声,一时山摇地动,从天上降下一大一小两墩巨石,大的有小山包大,山顶像是锣形;小的有三四个炉缸那么高大,像一个鼓形。太宗皇密派的人一听大喜,说太好了!皇上就是派我去那里察看是不是有什么吉样宝物,这下我就不用去了。于是两人一同飞马赶回京城,把江阳送来的信报交给太宗皇帝。太宗皇帝接过一看,信报上说的样瑞大事,时间、地点跟自己梦兆都很符合,心头大喜。更值得高兴的是,信报上还说,近段时向以来,也是在江阳北方,夜间不时有一闪一闪的亮光出现。太宗皇帝叫魏微丞相马上派人到那里去察看。七天后,察看的人回来向太宗皇帝禀报说,夜间闪光的那个地点在益州江阳北方,离天降祥瑞之处以东约四五里之处,有一座犹如莲花的山形,他亲眼看见了晚上从那座山上发出的闪光。太宗皇帝高兴极了,心想自已梦中的事都是真的了,急忙叫魏微丞相写了一道圣旨,叫江阳太守在那个莲花形地方修一座县城,县名就叫隆也县,天降吉样宝物称天锣、地鼓,并且就近选地设一道关隘。

永洪说,也有人说:唐太宗时候定的那个县名叫隆越县,也就是后来的隆昌县;建县衙的那个地方就是莲花山;建的那道关隘就是后来的云峰关。古人有一幅对联叫:

“莲披岳耸,梵宫流多宝之辉。

凤翥鸾翔,雁塔寓留题之势”。

就是指的建隆昌县衙的莲花山和云峰关侧边的云峰塔。云峰关外东西两侧的石锣、石鼓,最早的时候叫天锣、地鼓。后来,有人说,叫啥子天锣、地鼓哟,明明都是岩石,干脆叫石锣、石鼓。久而久之,石锣、石鼓的名字就流传下来了。

五明和晓萍及永洪一家来到城里的大洞坎,看见一条小河从城里穿城而过。

永洪继续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隆昌县叫金鹅县。“隆昌”这个名字,是后来才取的。原来,从县城边上流过的那条河叫石溪。石溪上有个大洞坎,隔县城西南大约有半来里路远。大洞坎的悬岩上有一个洞,叫藏鹅洞。藏鹅洞里头有一只神鹅。这只神鹅全身都是金色的,所以大家就叫它金鹅。金鹅每年都要到洞坎下的深潭里头洗一回澡,大家称作金鹅现身。每年金鹅现身,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为了感谢金鹅,就把这个县叫做金鹅县,把县城边上那条河叫为金鹅江,把金鹅每年洗澡的那个深潭叫金鹅潭。

永洪说,那个时候,金鹅江的水一年四季常流不断。金鹅江水流下大洞坎,瀑布飞进金鹅潭。金鹅一出洞,就会映得大洞坎金光灿烂,同时还会映出七色彩虹,再加上隆隆水声,那景致十分壮观。县上的一个文人给这种景致取了个很秀气的名字,叫“金鹅飞曝”。后来又叫做“鹅洞飞雪”、“鹅洞飞泉”,成了金鹅县第一名景。是清代隆昌八景之一,永洪说,右边回龙塔现已不存,只能遥想当年风景。随着时间推移,金鹅这个名字越传越远,金鹅县和金鹅就出名了。过了不久,这个事情传到皇帝耳朵里头去了。皇帝下了一道圣旨,说金鹅是国宝,必须把它送进皇宫。当时的县官接着这一道圣旨,不晓得究竟该咋个办才好。一是金鹅根本不好捉,二是他良心上过不去。金鹅县全靠金鹅保佑,要是把金鹅捉走了,老百姓就会遭难。可是,这狗官想到还是乌纱帽要紧,就昧起良心去捉金鹅。县官从外地重金请来七七四十九个打鱼匠,叫他们编了一副拦天网,带到大洞坎去,布下拦天网,从二月初几头到三月二十几头,在金鹏出洞洗澡的这段日子里,一直守了七七四十九天,等着捕捉金鹏。哪晓得,连金鹅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到了三月尾的一天,天气特别好。到了中午,守拦天网的人看到洞坎那股最大的瀑布底下金光一闪,晓得是金鹅出洞了,赶紧把拦天网朝金鹅潭一收,那晓得,那道金光一闪,金鹅就钻到深潭底下去了。只一眨眼功夫,又看到拦天网外一道金光冲天,抬头一看,原来是金鹅从水底下钻出了拦天网,飞上了天。金鹅一飞上天,就听它“根儿嘎一”长长地叫唤了一声,接着又连叫了三声,便飞走了,后来,金鹅县年年都要天干,隔三年还有一回大天干。

金鹅飞走以后,再也没有飞回来了。金鹅江从此只有雨水天才有水流,枯水天就没有水流了。这样,大洞坎悬岩上的藏鹅洞也现出来了,那棵灵芝宝草也干死了。那个县官呢?皇帝一怒。就把他的官职革免了。

永洪说,实际上,隆昌县是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建县。自古是三不管的地方,土匪强盗多,治安混乱,地方奏请朝廷得到批准,将富顺,泸县,荣昌三地划分一点加上隆桥驿,拼成了隆昌,而现在隆昌县的地域雏形也是那个时候形成。

隆昌曾经公开四门:东门,北门,南门,小南门。永洪对五明他们说,你们可能要惊呼,怎么没有西门,有了西门可以去古宇湖环湖或者偶遇啊。永洪说,其实,古宇湖是人工水库。是解放以后才修建的。永洪说,对比地图,发现貌似只有锁江桥、观音桥几百年来还没改过地点和名字,南门桥以前叫隆桥,禹王宫后来建了隆昌二中,祭奠孔老夫子的文庙后来改建成了菜市场,隆昌县署衙门口现在变成了公安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