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探推理]《无人认领(出书版)》作者:[美]苏&iddot;格拉夫顿译者:杨蔚【完结】
内容简介:两名死者改变了圣特雷莎小镇私家侦探金西&iddot;米尔霍恩的生命轨迹。他们一个是她的前同事,不择手段的私家侦探沃林斯凯;另一个是露宿海滩的流浪汉。
警方将沃林斯凯的死亡定性为意外遭遇抢劫后被杀,而那名流浪汉则成了法医中心无人认领的无名尸。只有找到无名尸的家人,才能让死者入土为安。善良的金西主动承担起这一责任。
在此过程中,金西结识了三位流浪汉朋友,得到了他们的大力帮助。她意外地发现死者戴斯不仅与她颇有渊源,还将巨额财产悉数交由她一人继承,因为死者的儿女对父亲弃如蔽履,早已与他断绝关系,而现在又得知继承遗产无望之后,更是拒绝承担任何责任。此时,尸检结果出来了,疑点重重。戴斯究竟是酗酒过度、自寻死路,还是遭遇了不为人知的迫害?
正当金西一筹莫展之时,她的前男友又来兴师问罪,固执地认为沃林斯凯的死亡绝非意外。金西无奈,被迫卷入沃林斯凯的死亡调查中。
调查过程表面上波澜不惊,实则暗潮汹涌。隐瞒与猜疑,不安与躁动,残忍的欺骗,冷酷的背叛。爱如生命的弃我而去,素不相识的为我付出生命。西装革履者未必正直善良,破衣烂衫者反而品性高洁……
命运之轮不停旋转,金西坚韧不拔,抽丝剥茧,终于找到了两起死亡案件中最隐秘的关联,为社会底层的流浪者戴斯赢回了尊严。他的悲惨命运同时考问着公民的良心和社会的良心,我们该如何对待城市流浪乞讨群体?
作者简介:&ldo;字母天后&rdo;苏&iddot;格拉夫顿(suegrafton)一九四〇年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路易维尔市,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和电视剧作家。格拉夫顿的创作天赋在早期小说及长篇剧作中已初现端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她甚至将阿加莎&iddot;克里斯蒂的英国作品改编为充满美国风情的电视剧集。
一九八二年苏&iddot;格拉夫顿推出的&ldo;金西&iddot;米尔霍恩探案系列&rdo;,每部作品皆按英文字母的排列顺序命名,其创新手法一直为推理小说迷津津乐道。
苏&iddot;格拉夫顿运用人物侧写的手法,有效地拓展了侦探小说的视野,让人物回归为小说的第一主题,同时也使曲折的情节有更进一步的深化空间。其作品笔触果断、情节多变,读来令人大呼过瘾。
序幕
那年秋天,两个死去的男人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一个我认识,另一个在停尸房我才第一次见到。
第一个叫皮特&iddot;沃林斯凯,做事不择手段的私人侦探。多年前我在伯德夏因调查公司认识了他。为了积攒申请执照所需的6000小时工作时间,我给本&iddot;伯德和莫利&iddot;夏因打了3年工。他们都是受人尊敬的私人侦探,足智多谋、勤奋敬业。本和莫利偶尔与皮特合作,对此人评价不高。他品性不好,账目不干净。他常常缠着本和莫利要活儿干,因为他公关能力极差,名声又差,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推荐他去接单。伯德一夏因公司有时会把临时监视任务分包给他,或者派他去做常规背景调查,但他的名字从不会出现在交给客户的报告中。即便这样,他仍然经常不清自来,或者和律师闲谈时故意搬出公司的名字,暗示自己同公司有着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皮特爱投机取巧,便认为同行也是如此。更麻烦的是他己然将自己的恶劣行径合理化,并成为行事准则。
8月25日夜里,皮特在圣特雷莎鸟类保护区停车场外一处黑漆漆的人行道上被枪杀。事发地就在卡连特餐厅对面,警察下班后都爱喝上两杯的地方。餐厅里没有目击者似乎有些奇怪,不过那里的音响超过117分贝,基本等同于一台正在工作的气动切割机,好不容易音乐停下来,调酒杯里冰块撞击声也不绝于耳。毕竟,这里每四分半钟就要卖出一份玛格蕾塔鸡尾酒。
要不是有个醉汉到外面去方便,皮特的尸体恐怕得等到天亮才会被发现。我从电视早新闻里得知皮特的死讯时,正吃着脆谷乐麦圈,背对着客厅里的电视,无心地听着。一听到他的名字,我立刻转身,看到夜色中被黄色警戒带围起的现场。那里有新闻记者,尸体己抬进救护车准备送往法医办公室,现场没什么可看。表情严肃的女记者在晃眼的聚光灯下干巴巴地做着报道。肯定已经通知了皮特的直系亲属,否则记者不会报出他的名字。皮特的死令我意外,但谈不上震惊。他过去常常抱怨睡不好,因此总是长时间地在外闲逛。据记者报道,和钱包同时失窃的还有他的手表,一块假白金表带的仿劳力士。我估计&lso;如今的抢劫犯分不出真假,所以皮特的死多数是见财起意的冲动犯罪。皮特那么爱冒险,幸运女神找上他,把他推下命运的悬崖,也是迟早的事。
第二个就复杂了,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真相在几周之后才慢慢浮现。法医办公室在周五下午打电话来,问我能否去辨认一具无名尸,因为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一张写着我姓名和电话的纸片。我怎能拒绝呢?谜案往往有三个层面:真相,表相,侦探区分真相与表相。我可以先解释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然后再来讲这通电话。不过,让诸位和我一样一步一步亲历这奇异的事件,不是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