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三路兵马只有自己这一路打的最难看。虽然自己这边遭到阻击最大,但是这也并不能成为于禁推卸责任的借口。
至于李典,更不用说了,他刚刚在官渡之战立了功才提拔上来,现在粮道被断,很显然是归属于李典的责任。
三个人中,他的底蕴最薄,官职最小。被惩罚下来,又得多少年的奋斗。
毕竟他不像于禁那样是积年的老将,身上功勋众多,也不像夏侯惇那样在曹操军中地位特殊,威望很高。
夏侯惇看出来了,两个人的一脸阴郁和忧心忡忡。
他不愧是被众将士非常爱戴的将军。
当下就要把责任揽到自己的身上,宽慰于禁和李典。
“文则,曼成你们放心。等撤兵回了许昌,见了司空,我一定向司空言明,此战失利,全是我的责任。”
“我身为统帅,却小瞧了荆州。大意轻敌,贸然分兵三路,以至于三路处处薄弱,才被敌军各个击破,断了后路,断了粮道,以至于不得不退兵。”
“这是我战术失误,以至于劳民伤财却无功而返。都是我的责任,一定不会让司空怪罪到你们两个的头上。”
夏侯惇,一个五大三粗的武将,还瞎了一只眼,看着就比较吓人。
外貌上不占便宜,但他能得到那么多人的拥戴,和他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一个被众人尊敬和拥护的人,绝对不是一个只会推卸责任的人。
而且这一站也确实是因为他的决定分兵作战,才导致了被逐个击破,他也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夏侯惇的这番话,让于禁和李典也是很感动。
于禁抱拳说道。
“夏侯将军言重了,三路兵马,唯有我这一路损失最大。以襄阳城那群饭桶的表现来看,分兵作战,扩大战果并不是一个不合适的决定。”
“是我在东进途中没有小心刘备。以至于被刘备部将赵子龙所击败,并且还在西陵县城之下败了两次。”
“粮道也被断绝,走投无路,不得不烧营自退。此战失利,是我无能。”
夏侯惇说出来那么讲义气的话,于禁当然也得说点场面话。
曹操到时候究竟会惩罚谁,不是夏侯惇在这里说几句话就能决定的,于禁在这边往身上揽点责任,也不会影响曹操对自己的处理结果。
那么,战友相处之间,何必吝啬于这几句话呢?情商要高一点嘛。
于禁表了态,李典也说道。
“两位将军在前征战,由我运送粮草。半路却被赵云带几百人将粮草焚毁。以至于陷入今日无粮之窘境,是我对不起大家呀。”
虽然夏侯惇知道,当曹操的刀头真的落到身上的时候,大家都未必会这样说了。
但是这个时候,听着于禁和李典的话,心里还是感到一阵开心。
三个人的这样一番交流,表明了三个人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
最起码三个人一起扛,兵败的责任会好扛一些。
于是夏侯惇又说道:“大家也莫要再妄自菲薄了。这一次确实是轻敌了。”
“只不过对于襄阳的判断是准确的,却没有料到,刘备在这短短半年之内,竟然积蓄了这么大的力量,和孙权生死之战,居然还能有余力帮助刘表。”
“这个赵子龙也确实是本领不俗。只可惜明珠暗投跟了刘备,以至于这么多年来名声不显。”
“否则,我等必不会如此轻敌。”
三人一番讨论之后,最终将兵败的原因归咎在了轻敌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