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串串摊的势头正热,苏木也想趁热打铁。
她年前同柱子兄弟商量,打算让他们去另一个大学外面再支个摊子。
串串摊的收入可比镇里集市出摊的收入多上很多呢。
现如今,何父、何母的身体好了许多,就算在寒冷或是潮湿的季节里也只是骨头微痛,再也没有起不来炕的时候了。
他们完全可以一家人动身去市里,赚到钱的同时,还能不受村中人们的奚落。
说来,何家父母的身体之所以能大有好转,还得感谢林阿公呢。
林阿公当年给陈文止把得脉很准,还给开了张食谱单子,苏木按照医嘱,仅用一年的时间,就把陈文止的身体养得越来越好。
她认为这位老中医不错,是个厉害的,才推荐给柱子兄弟。
虽然那会儿的苏木不知道林阿公名字,但她知道林阿公的楼层和诊室。
何家二老去到市区后,一口气开了不少中药回来,之后他们的身体也越来越好了。
提到林阿公,就不得不提一嘴苏阿婆了。
最近她们在大山大队打结婚申请,领了张结婚证。
苏木以为,俩人直接在一块过就得了,这大岁数还整那些虚的有啥用了。
直到被抡了一烧火棍后,她才听话地闭上嘴。
年后初二。
苏木和陈文止匆匆回到市区。
因为柱子一家答应的很爽快,苏木年前一天回家,也正是那时过去同他们商量串串摊的事。
大年初一那天,柱子兄弟来阿婆家拜年,并说出了全家人的想法。
——那就是无条件听从苏木的安排。
于是,苏木早早回市区帮忙看房子,又帮着定制串串车。
年后初八。
不论是集市还是还是串串车,都开始出摊了。
二柱子一家也在初六的时候搬来。
他们来时坐的是之前运输细粮的骡子车,这样也能把家中的零零碎碎都拿来。
按照柱子兄弟的想法是,拿点经常穿的衣服就行,其余都没啥用了。
可老人们都是从穷苦日子过来的,什么都舍不得。
柱子兄弟没办法,只好找来骡子车。
再说柱子一家的住处。
苏木为方便些,直接在她这栋筒子楼里给他们找了住处,虽说比别的地方贵点,但离得近也能互相照应着些。
而且去年苏木不在镇里的这一年,柱子兄弟在集市卖粮、又卖头饰的没少赚,对此也没有任何异议。
柱子一家刚来的时候,苏木没让他们出摊,而是让他们跟着自己,还让他们多在市区转悠,尽快熟悉这里。
只有熟悉附近,才知道串串车要经常去往哪里。
现在还不到三月一号,学生们还没开学,苏木一般都在厂子外面卖串串。
若是开学了,周一到周五在大学门口,周末也照样去别的地方。
因为孩子们周末没有什么课,她待在学校门口也卖不出多少。
苏木不会固定去哪个厂子外面摆摊,她经常四处游荡,反正哪里人多就去试一试。
她的想法很简单,就算人们再爱吃,也不可能每天吃一个东西都不腻,所以时常换地方才是上上之策。
而学校是人数太多了,今天你吃、明天他吃的,总会有人们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