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君是从小看着他们吵的,小的时候她是站在母亲一边的,因为母亲会给糖吃。她长大了,有了主见,心里也觉得父亲不够经世致用。但是她眼见着父亲日渐斑白的鬓角,她就开始帮着父亲说话了。
姜母笑了笑说:“你们两个同姓人对付我一个外姓人,是吧?”
梦君笑道:“父女齐心,其利断金。”
回到家,姜母说她去做饭了,梦君也过去帮忙。梦君对着李舟山说:“你可以和我爸杀几盘。不过我爸爱悔棋,你要让让他。”
姜父急道:“谁爱悔棋啊,你别败坏我的棋品了。”
姜梦君对着父亲做了个鬼脸便进了厨房。李舟山笑道:“我下的不好,姜伯伯多指教。”
姜父道:“没事,玩玩而已。”
李舟山听梦君讲过她爸爸悔棋的事,有次姜父和一个老头悔棋,差点打起来,大街上围了一群人看两个老头打架。
姜梦君的象棋水平,李舟山甘拜下风的,她让他一車一炮他都赢不了的。下不过,难免要悔棋,李舟山就常常和她悔棋,而她也不当一回事,直到他无路可退无棋可悔为止。
姜梦君说她十岁时父亲就下不过她了,父亲常常悔棋,她小小的人正是据理力争的年纪,是不容相让的,后来年纪大了也便允许父亲悔棋,还会故意输父亲两盘。
但悔棋得分和谁,如果对手是李舟山,完全不用悔棋的。姜父杀的很是尽兴,前两盘李舟山全输。这第三盘,姜父是让了李舟山一个马,李舟山还是举步维艰。
姜梦君走出厨房,坐在李舟山身后指点他。姜父不悦道:“观棋不语真君子。”
因为他的大好形势在女儿的指导下尽失。姜梦君说:“我是女子,不是君子。”
姜母出来说,收拾一下桌子开饭了。
李舟山这次注意到,姜梦君和姜母的眼圈有点红,似乎哭过。也不知道母女二人在厨房说什么伤心事。
一家人围成一桌,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姜父连赢两盘很是高兴,他先夸自己棋艺越来越增进了,顺带也夸李舟山棋品好,不悔棋。
姜梦君笑道:“他不悔棋才怪呢。”
李舟山一笑道:“你那么厉害还让不让别人活了。”
姜父自豪的说道:“我女儿的棋,我教的,当然厉害。”
姜母不屑的说道:“你教的不假,可是你能赢梦梦嘛?”
这话揭了姜父的短,他便闷头吃饭。姜梦君道:“老师收徒弟,可以超过自己的才是光荣,说明老师教的用心。老子的徒弟中有孔子超过自己,孔子的七十二贤中却没有一个超过自己的。说明老子比孔子厉害。”
姜父点头道:“有道理。我就是老子,梦梦是孔子。”
这句话逗的一家人哈哈大笑。
姜父突然想起李舟山说看过马嘎尔尼访华的书,他便问李舟山看过有什么感受。姜母说:“老头子又上课了。”
梦君没有阻拦,她想让李舟山显露一下。李舟山笑了笑,说:“都忘的差不多了,只是对其中的马嘎尔尼拜见乾隆时的礼仪冲突印象比较深刻。”
姜父问道:“你觉得马嘎尔尼是双膝跪地呢,还是单膝呢?”
李舟山回道:“应该是单膝吧,双膝的话,历史书上就不会语焉不详了。”
姜父“哦”了一声,问:“你觉得区别大吗?”
李舟山说:“对满清官员来讲,关系重大;对历史进程而言,关系不大。”
姜父问:“此话怎解?”
李舟山说:“西方文明已经由双膝跪拜君主,进化到单膝跪拜了,而满清仍然是坚持三跪九叩,例如翁同龢被罢官之后,在家每日仍然三跪九叩。据他日记里面记载,他甚至把这样的叩拜当做体育锻炼。即使马嘎尔尼向满清妥协,双膝跪地,也不会得到通商的许可,所以对历史发展而言,没有什么增益。”
姜父还想问,梦君不等父亲说话,她就打岔说:“有什么要问的,吃完饭再说。”
姜母也说:“讨论这些问题有什么意思啊,说的人都想瞌睡了。”
吃过晚饭,姜梦君帮母亲刷锅碗瓢盆。李舟山和姜父接着下第三盘,还是输了。姜父兴致很高,打败李舟山已经不能让他满意了,他要向自己的女儿挑战,虽然存在失败的风险。
姜梦君从厨房出来,想拉着李舟山去附近的休闲广场走走,无奈父亲一直缠着不放,姜梦君说:“好。但是不能悔棋。”
姜父义正词严说:“我从来不悔棋的。”
五分钟不到,姜梦君便杀的姜父丢盔卸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