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蓉城往事火锅 > 第四十三章如山(第2页)

第四十三章如山(第2页)

邻居问怎么有哭声,李承嗣满不在乎的说:“小孩子不懂事,揍了他一顿,老实多了。”

李承安春风得意的去酒馆打了瓶散装酒,顺便买了两个下酒菜。他正提着酒菜回家,遇到李舟山的父亲李承宗。

李承宗上前打招呼:“二哥,怎么听人说你揍了元山一顿啊?”

李承安笑呵呵的说:“小孩子闹脾气,不揍不行,你看现在安静了吧。”

李承宗说:“二哥,孩子都成人了,不能说打就打。”

李承安横眉立目的说:“我养了他二十几年,打他一顿都不行吗?”

李承宗苦口婆心的说:“现在不比小时候,你打他一顿,他要记仇的,以后还得指着儿子养老呢。”

李承安笑道:“没事,我有两个儿子,这个不养我,还有文山呢。”

李承安的这一句话戳中了李承宗心中的痛,李承安一脉枝繁叶茂,相比之下李承宗一支则显得冷清凋零。

既然李承安不领情,李承宗也便不再多言。李承安提着酒菜兴高采烈的回家了,他一进门便对老伴儿说:“刚才呛了老六几句,真舒服。”

李承安叫上李文山一起喝酒,父子二人尽欢方散。

像李元山这样出身农村的大学生,往往被家庭成员寄予厚望。父母希冀儿女日后可以飞上枝头变凤凰,不要再像老辈儿人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

可惜事与愿违,村里这几个像李元山一样的大学生,没有一个可以立足大城市。有人知难而退,回到了小县城;有人不识时务,还在坚守阵地。

那些还在坚守的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在飘着,脚始终没有踩到实地。早先家家都为出了大学生而感到光荣,那份荣耀羡煞旁人,如今家家都为没出大学生而感到庆幸。这批人的不成气候,使得读书无用论的风气盛行了起来。

这些人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有家难回,毕了业之后要么找个三四线的城市长期发展,要么在大城市里死撑着。如若有人胆敢回家投亲,会被戳脊梁骨的。无论在外面流落的如何艰难,回家时仍要佯装春风得意马蹄疾。

李元山之所以闹事,还是因为他还没有转型成功,或者说没有清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他“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可是他治学浮光掠影,“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他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满腹草莽,却以为只是时运不济,还常以满肚子的不合时宜来。他错误的以为此时还是年少轻狂,尚有可供回寰的余地,没有意识到一入江湖岁月催。

内德·兰塞姆说:“假如时光可以到流,世上将有一半以上的人成为伟人。”如果时光真的可以倒流,不过是再一次的蹉跎虚度而已,并非“人皆可以为尧舜”。

现在李元山回到了县城,开了一家小店,不死不活的度日。女方和李元山的情况类似,也是落魄归来的学生,她在中学当老师。李元山在县城里买了房子,需要还十年的贷款。

他们在乡下办完婚礼,还是回城里住。之所以选在乡下办,是因为比较省钱。即使如此,需要的各项花费也不少。

尤其是礼金,更是重中之重。李元山的父辈结婚,只需要一辆自行车便可接回新娘。前些年发展成了“三金一冒烟”,只不过那时“一冒烟”还是摩托车,现如今成了汽车。

李舟山是从其他伙伴那里听说了李元山醉酒的事。这种事李舟山的母亲没有告诉他,母亲是担忧李元山不结婚的癫狂举动影响到他。

李舟山觉得李元山还在转型的苦痛中,所以做出这般行为可以理解。只有曾经身在其中的人,才能切实体会到个中的不堪。

小时候关于苦痛的回忆都是源于身体,例如挨父母揍或同学欺负。李舟山和室友们曾经就每个人小时候的苦痛有过详细交谈。

李舟山出过一场与生命无碍的小车祸,导致卧床三个多月。张振声则是吃泡泡糖被卡住喉咙险些窒息丧命。有人把花生粒不小心塞到鼻孔里,还有人踩在铁钉上而致穿透脚掌。

无论当时哭的怎样死去活来,可是当长大了说起旧事,个个都是喜笑颜开。而且还会拿着彼此的痛苦开玩笑,有室友会说为什么李舟山被挤到的是腿而不是脑袋;张振声若是被卡死,世间便少了一个祸害。

如今之所以不觉得原来的苦痛是苦痛,是因为发现真正的苦痛并不源于身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