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亚问他:“到底肯不肯投降?拥我为女沙皇?”那队长道:“不是我不肯拥戴公主,我部下决计不会听令的。莫斯科有二十营火枪队,我们只有一营,就算造反,也打不过其余的十九营。”
苏菲亚一听,这话倒也有理,但要对韦小宝解释,一时却也说不明白,只得大打手势,说到二十营火枪队时,十根手指不够用,只好除下鞋子,连十根脚趾也用上了,这才凑足二十营之数。(详写)韦小宝好容易明白了,心想这件事倒好生为难,坐在椅上,苦苦思索:“这队长不肯造反,杀了他也是无用。”对苏菲亚道:“队长不肯,叫副队长来造反。”苏菲亚道:“副队长?”韦小宝道:“对,叫副队长来。”
-------------
分析:
101最初在看到这一段情节时,很是奇怪,因为按照我的想法,应该写韦小宝去了猎宫,猎宫如何雄伟壮观,周围又布置了多少卫兵看守,然后他和双儿如何焦急,苏菲亚如何恼怒,三个人如何地商议逃跑等等情节。
这么一写,只怕2000字、3000字都挡不住。
因为101最初的想法,主人公遭逢突变,这正该详写的,可是仔细一揣摩,却突然明白了金庸的用意,果然高妙!
大家想想,韦小宝刚被捉进猎宫内,有可能马上逃走吗?他又不是玄幻小说的主角,没有神通,怎么可能立刻脱困?所以他要被关在里面一阵子。
既然要被关一阵子,那就没必要写怎么被关进去的,猎宫的样貌,守卫情况,都不需要细写,因为他后面是鼓动政变,只需写火枪队长和苏菲亚的矛盾即可。
假如是越狱逃走,那则不然,猎宫的样貌,守卫情况,却要细细描写,为后文越狱做铺垫。
哎呀呀!101想明白了此节,真是兴奋地跳了起来,原来所谓的详略,全是为后文剧情服务的呀!只要对后文的高潮有用的,一定要大写特写,凡是不重要的,过渡性情节,则一笔带过,采取略写概写。
-----------
那么接下来具体看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首先,苏菲亚的反应是略写,如何砸东西,如何哭闹,都是一句话的概括,为何?因为她不是主角,而且她不论如何生气,最终只有施加到了韦小宝身上,读者才会关心。所以苏菲亚自己生气略写,而苏菲亚对韦小宝发脾气,详写。
其次,苏菲亚和火枪队长的对话是详写,为何?因为点出了危机,有可能被关上50年,而且苏菲亚惯用的美人计居然无用了,还说杀了队长,副队长升上去,杀了副队长,小队长升上去,这其实是为下文杀队长,扶持副队长而做的铺垫。这个危机是跟主角有关,所以必须要详写,让读者清楚明白。
再次,韦小宝和双儿如何度日是略写,为何?因为两人当时根本没有逃跑的法子,困在那里百无聊赖,这种日子没必要细写,虽然能够加深读者的憋闷情绪,但是仔细想想,这么做会拖慢了节奏,所以在营造“憋闷情绪”和“保持节奏”两者间取舍,金庸还是选择了,略写二人状况,加速情节推进。实乃大妙!但为了避免剧情干涩,还是稍稍用了西游记的故事生动了一下剧情。
接下来,都是详写了,因为剧情开始进入造反政变的高潮,过渡情节已经渐渐过去,下面必须浓墨重彩。但在详写方面,还是有个段子让101大大吃惊。
这就是写到苏菲亚脱掉靴子,用十根手指和十根脚趾比量,告诉韦小宝20这个概念。
101当时完全没想到金庸会写得这么细致,因为按照我们一般的想法,就是逼火枪队长造反,然后下面叫副队长进来杀人,如何如何就往下走了。而这里要细写苏菲亚脱靴子,用手指脚趾比量,跟上文她那么生气,又砸东西又哭闹的略写,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个略得不能再略,一个详得不能再详,为何?
101细细一琢磨,不由得击节赞赏!原来,金庸非常懂得在细写情节中,是应该不吝惜笔墨的,苏菲亚这个人物在上面一直被略写处理,显得不够鲜活,所以这里特意写她脱靴用手指脚趾比量数字。
一来是表现形势急迫,人物不及多想,手忙脚乱,营造紧张气氛;
二来是表现这个人物不拘小节,粗犷豪放,素有急智,乃是女中豪杰;
三来就是为这段情节增添一些笑料,让读者开怀一笑。
所以这个细写的小段子,实在让101击节赞赏,它是金庸精心准备的小菜,我们一般的网文作者实在很难想到那么多,真是要向金大师遥拜了!
总结:有关详略得当,包括对剧情和对人物两方面的详略处理,总的原则就是,跟主角或者重要人物有关的,又或者跟剧情高潮发展有关的,详写,而且要不惜浓墨重彩;反之,跟主角关联不强,或跟剧情高潮发展不紧凑的情节、人物,略写。这样剧情才紧凑,不拖沓。
附言:在《畅销书写作技巧》一书中提到,“刺激-反应”模式可以让一个作者跨越时间和空间,一个人物面临了某种刺激而产生了一种心理反应,只要这种心理反应不消失,那就可以跨越时间的流逝,跨越空间的距离。
比如在上文中,苏菲亚被关起来,中间明明经过了好多天,但是由于人物的情绪没断掉,始终是发怒生气郁闷彷徨,所以读者读起来,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实小说世界中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好久。
由此可见,略写是略写,重要的是不要让人物情绪断掉,否则略写却有割裂跳脱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