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影从老人身旁站起来,一边流着眼泪一边说:“女儿一定记住爹爹的话,像弟弟一样奋斗下去。”她又转对王一民说,“盼望一民老师能够像对待我弟弟那样教育我,引导我,让我跟着您一同前进!”
王一民激动地向柳絮影伸出手去说:“欢迎你参加我们的行列,和我们共同战斗!”
柳絮影忙握住王一民的手,她那红眼圈中的一双大眼睛,又像迎着阳光的秋水一样,明亮得放光。
王一民在激动中,从兜里掏出那一百元钱,放到紫漆方桌上说:“这钱留给老伯治病和补助家用吧。”
屋里的一家三口人几乎是齐声地说:“不,不,我们不能要您的钱……”“不,这钱不是我的。”王一民忙摆着手说,“我一个穷教书的,哪能一下子掏出一百块钱来。”
柳絮影忙问:“那么这钱是谁的?”
王一民说:“我方才说过,世诚是一位为共产主义而战斗的战士,在战斗中他有战友,有领导,也有组织。这钱就是战斗的组织和领导给他的亲人们的,所以这就不单单是一百块钱了。这里饱含着无产阶级弟兄的深情厚谊,还有领导的关怀,战友的慰问。因此你们必须收下。”
老少三人不说话了,都异常激动地望着王一民,泪水又模糊了他们的眼睛。
亦凡公益图书馆(shuku)扫校
下一章回目录夜幕下的哈尔滨
大地包又名地德里,是哈尔滨又一个贫民区。原先的居民多数是铁路工人,年月一久,成分也就混杂了。这里的房子比道外贫民区的还低还矮,好多房子的墙壁都是板夹泥的。那时候木板便宜,黄泥更是到处都有,木板夹黄泥,不但省工省料,还能挡住塞外的寒风。只是不大好看。什么好看不好看,能挡风御寒就行呗。
下午两点多钟的时候,王一民来到这里。初夏的太阳从头上斜照下来,照得王一民直冒汗。狭窄的街道两旁光秃秃的,偶尔有两棵歪脖子小树,也不能遮阴纳凉。
一股股臭气,随着阵阵微风,从阴沟里冒出来。街上行人不太多,大概都上工去了,穿着破衣烂衫成群奔跑的孩子多于成年人。
王一民迈着状似悠闲的方步,顺着双号门牌的一侧,向前查去,颇为顺利地找到了他要找的一百八十四号。这是一个小板障子院,一扇小木板门,两旁排列着碎旧不整、高低错落的旧板皮,板皮虽碎,堵得可严,竟没留一点可以往院里窥视的空隙。院门距离房檐头很近,最多不过十步,在这贫民区里能挤出这么一个巴掌大的小院也不容易了。多数人家是窗户门都裸露在街道旁的。
王一民在门前停了一下,听了听院里静悄悄的,看了看前后没有形迹可疑的人,才举手敲门。
“谁呀?”声音尖细而清脆,像是个年轻的女子。
王一民没有答应,静静地站在门前等着。
小木板门呀的一声打开了。站在门里的却是一位花白头发的老年妇女。王一民不由得往她身后瞥了一眼,她后边没有旁人。莫非说那清脆的声音就是从这苍老的喉咙里发出来的?王一民留神打量了一下这位老妇人,只见她穿了一身整洁的蓝布衣裤,虽已洗得发白了,却熨烫得板板整整。脚下穿着青布鞋白袜子,花白的头发一丝不乱地梳向脑后。当时像她这么大年纪的妇女多数都梳疙瘩髻,她却挽了一个结,用一个墨绿色的宽边发卡子卡着。她那白净的鸭蛋形脸上虽已堆上了一些细碎的皱纹,却还可以让人联想到她当年的美貌。她五官搭配得很匀称,两只眼睛在松弛的眼皮中还闪烁着一点灵光,两道细长的弯眉虽然脱落了一半,却也还有神韵,一张略觉干瘪的嘴唇旁还挂着一些柔情笑意。她现在正迎着阳光,微眯着两眼,一边打量着王一民一边问道:“先生,您找谁呀?”
声音仍是那么清脆,这简直是个奇迹。
王一民忙尊敬地点点头说:“麻烦您,这是老罗家吗?”
老妇人点点头说:“是呀。您是……”
王一民没有报名姓,他含糊地应了一句“我来看看您”,就一侧棱身子,迈进门里,随手关上了门。
老妇人愣呵呵地往后退了两步,摊开一双手,像要拦住王一民去路似的说:“您要找哪个老罗家?您说清楚啊!”老妇人声音提高了,真像银铃一样悦耳。
王一民看老妇人有些着急了,忙微笑着说:“我找一百四十八号,罗世诚家。”
“您是……”
“我先问一下,您是不是罗世诚的妈妈?”
老妇人眨了眨眼睛说:“是呀,您……”王一民不等她说完,伸手摘下头上的草帽,向老妇人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说:“大娘,我是特意来看望您老人家的。”
王一民这句话刚一出口,只觉得鼻子一酸,眼泪几乎夺眶而出。他忙尽力控制住,待他抬起头来的时候,见老妇人睁大一双眼睛,正直愣愣地看着他。王一民忽然觉得这双大眼睛很熟悉,好像在哪里见过。还没等他想明白,老妇人又开口了:“您真把我闹糊涂了。您到底是谁呀?”
王一民亲切地叫了一声“大娘”,手往屋里一指说:“我们到屋里去唠好不?”
老妇人又打量一下王一民,才点着头说:“请吧。”她用手往屋门一比量,引着王一民就往屋里走。奇怪,这老妇人走起路来和她说话的声音差不多,轻捷得像个妙龄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