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玩不过。
陶愿放弃了,只得不情不愿地在颜忻撒下的谎言后边收拾尾巴。她道:“觉着今日天光正好,便想着出府游玩,祖母是知道的。只是不巧上错了船,又没瞧清楚地方,在游船靠岸时随着行人下船,等回头时才发现自己到了没来过的地方。”她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蒙晏,又道,“还好遇见了星临哥哥。”
话音方落,站在陶愿身后的着月表情微微一变。她疑惑地看向自家姑娘,不知道自家姑娘为何会这么说。
明明……是蒙二公子约着她家姑娘出来的,怎么蒙二公子对此事是毫不知情的?
陶愿瞥见着月微动的身形,侧身轻轻地看了一眼着月,着月这才作罢。
算了,姑娘说什么便是什么吧。
这声星临哥哥狠狠地挑逗着蒙晏的神经。以前也不是没听过秦宜唤他“星临哥哥”,便是在祖母寿宴那日,秦宜便唤过他许多次,可是不知为何,此次听她一唤,便觉得神经颤动,心绪沉浮大动。
从来不知道这样一个娴熟安静的姑娘有一日会这么叫自己。
真是……让人受不住。
蒙晏粲然一笑,温言邀约:“既然如此,宜妹妹可愿意跟着我一起走,顺便回家。”
蒙晏在说出“回家”两个字反复思考,但一想到几个月后便真的是真正的一起回家,他便觉得有些羞涩。
宜妹妹会不会觉得他唐突了?他说的话可是过分了?
陶愿将蒙晏躲闪的眼神看得一清二楚,竟然有种玩弄清纯少年的羞耻感爬上心头。她点点头,顺从地道:“听星临哥哥的。”
二人这才同行。
有个熟悉的人同行,陶愿也没了最开始面对陌生地方的慌张。一路上她留意四周,蒙晏察觉身边人频频朝四周观察的目光,开始充当指引人。
他指着远处一个郁郁葱葱的林子道:“那个是畅园。”知道她不懂得畅园是什么地方,蒙晏更仔细地说道,“是朝廷筹建的一处难民所。”
没想到在京城这样一个繁华富庶的地方还有类似于难民所的地方,陶愿不由得诧异地问:“为何会有这个地方?”
“今上未登基之时,天下动乱,知庸国更是屡屡犯境。战乱之下,城池失守,百姓流离失所,有的涌进各处城池,有的奔来京城避难。今上登基之后便下令收容难民,在跃月湖旁建造一处收留百姓的畅园。”蒙晏一字一句地解释,见秦宜听得认真,说的便愈加仔细,“如今十数年过去,百姓早已扎根京城,畅园更是发展成为一处百姓踏青出游的风景绝佳去处。临近中秋佳节,更是行人如织。”
蒙晏想起一直收在怀中的那本游记,想着还是上门迎亲那日再给秦宜,便按着未说,只道:“颜大人送于我的贺礼便是出自畅园内一位先生所著。他从先生那里得来,下一刻便交予了我。”
“什么样的游记?”陶愿抬眸问,“星临哥哥不给我先行瞧瞧?”
蒙晏一本正经的摇头,面上微微泛红:“宜妹妹见谅,还不到时候,我还不能给宜妹妹过目。”
“星临哥哥知道我喜欢看游记,却藏着不让我看,可真是吊足了我的胃口。”陶愿打趣他,“星临哥哥可真会玩。”
这话说得挑逗了些,和秦宜人设相差甚远,反应过来的陶愿咳了一声以作掩饰:“不是……我不是那个意思。”
蒙晏定定地看了一眼秦宜,见她目光躲闪,心中不由得感到好笑。他道:“我明白的。”
看蒙晏这副表情可不像明白的样子,陶愿心中稍加思索,却也不再管蒙晏心中如何看原主人秦宜。要是能增进两人的感情,陶愿何乐而不为?
陶愿只道:“星临哥哥明白便好。”
二人说着说着便往畅园的方向走去。
陶愿留神看了一眼蒙晏身后拿着大包小包的小厮,这一路来她和蒙晏走在前头说着自己的话,后边跟着的着月见那名小厮手里怀中抱着半人高的东西,早就提出分担一半。
小厮哪好意思叫一个小姑娘拿一半的东西,便只给着月两三个稍微轻些的包裹,着月再说什么小厮也不给了。
两人的互动被陶愿看在眼里,只觉有趣。
着月在游船上时还是满心的警惕,大概也看出了那两个主仆的身份深不可测,不敢有丝毫放松。等下了船,见着认识的人,更是在两方态度对比之下,倾向于温和有礼的余国公府二公子一方。
蒙晏留意到陶愿在看自己带着的小厮,先一步解释道:“这些东西有些是要买回府中给我那侄儿的,有些是要给畅园里边的一些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