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砚生性优柔寡断,原本也算是个颇重感情的人,重感情不算是什么坏事,可坏便坏在,他是帝王,却还重错了人。
此时听见了王符的这般说辞,他心神一颤,回想起昔日王符对他言听计从、体贴入微的情景,他又如何能下得了这狠心。
姜砚闭了闭眼,对王符道:“这本就是乱臣贼子的奸计,你又何必枉送性命,你一路辅佐朕走到今天,朕断然不会将你推出去。”
本该身着君王冕服的姜砚,却穿着一身道袍居于天子殿堂。
他放目一眺,远处的火光越来越近,浓浓烟雾升上天际,在无边无际的黑夜里,宛若密布的乌云。
黑云压城城欲摧。
姜砚忽然意识到,或许他真的没有父皇的气魄,也没有成为君王的本事,他压制不了朝臣,权衡不了对错。
他仁善,也很软弱。
譬如他现在都不敢相信,他的亲舅舅和他的妹夫,居然会谋反。
姜砚捂着脸重重咳了几声,终于艰难地开口道:“退往大业门!”
逼宫至此,可谓奇耻大辱。
然而未等他们从贞观殿里出去,谢良和柳彧就已经带着兵马将通往大业门的路堵住了。
王符与姜砚又退回殿内。
贞观殿内的百名禁卫视死如归地守在殿外,敌人的铁蹄近在眼前。
一片黑压压的千人骑兵逼近,地面微震,尘烟顿起,随之而来的一种极为浓烈的血腥味,这种味道在空气里弥漫开,令人心惊胆战。
为首的人身披甲胄,手持长剑,于此肃杀之境,都掩盖不住他的儒雅翩然。
他看着贞观殿,握着长剑的手都在颤抖。
筹谋了大半辈子,他终于可以向所有人证实,他不必先帝差劲。
可为什么……为什么那个女人偏偏,选择了先帝。
……
十八岁的谢良曾与十六岁的明妃有过一段情。
那时候的谢良不是位高权重的申国公,那时候的明妃还是琅琊王氏待字闺中的六娘子。
六娘子年少成名,惊才绝艳,又生得仙妃之貌,世家之子无一不为其动容。
但凡出府游玩,必然会有众多琅琊子弟打马追逐其后,只为求她回眸看一眼。
那会儿都有传言六娘子已经被君王看中,有意定为太子正妃,是未来母仪天下的国母。可即便是如此,依然有不少门阀子弟愿意为其逞凶斗狠。
然而其中并没有谢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