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却有意无意地避免谈到嘉琪,也很少谈维英。当李汉启开第三个酒瓶盖,打算第十次跟维雄说新年快乐时,战斗警报骤然拉响了,维雄跳起来夺门而出,动作快得像一枚发射的鱼雷。
日本人总算来了,李汉想。但来的是印度人。
旗舰上派出的侦察宣升机从马六甲海峡发回报告说,印度海军&ldo;维兰特&rdo;航母特混舰队正抵近马六甲海峡峡口,已发现有潜艇穿过海峡向新加坡水域驶来。特遣舰队司令林宇声少将当即命令发出战斗警报,并让741、743两艘猎潜舰迅速迎上,封堵住新加坡海峡的峡口。
在锚链嘎嘎曲起锚声中,李汉伏身在舷栏上向夜海眺望。每隔一小时飞临一次为特遣舰队护航的su一27战斗机编队,又一次出现在舰队的顶空,绕舰队盘旋一圈后,朝马六甲海峡飞去。几十盏翼灯在夜的海空中像一片移动的星斗,灿烂又壮观。不知印度人看到它时会怎么样?李汉想,也许就在日本人的船队到来时,会赶上一场自甲午海战以来中国海军未曾遇到过的海上恶仗。
已经比预定时间晚了五个小时,日本船队还是没有出现。
吉尔吉特一罕萨 200o年2月5日
维雄在琛航岛外把花圈抛向大海时,拉奥中校如他渴望的那样,与那位带=星星=标记的中校在空中遭遇了。
他是在那位中校正率顿中国&ldo;狼群&rdo;即将扑向印度陆军的王牌‐一&ldo;阿琼&rdo;坦克部队时,突然从斜刺里杀出来插在两者之间的。
中国&ldo;狼群&rdo;出现了短暂的混乱后,又在那位中校的厉声呼叫下,很快恢复了队形。&ldo;狼&rdo;被分成了两群,一群仍然咬住&ldo;阿琼&rdo;不放,一群恶狠狠地朝拉奥这边扑过来。
一经交手,拉奥便发现,中国人的直升机外表看上去粗糙简陋,但非常实用。在性能和战术两方面与世界各国比,甚至还很超前。对这种跨越三度空间,可垂直起降,可空中悬停,还可在几乎零高度上飞行作战的武器平台,无论是用火炮从地面、还是用飞机从空中进行攻击,效果均不理想。唯一有效的,是直升机对直升机的格斗。但机炮射击命中率不高,导弹攻击带弹量又有限.这是现今各国都没能很好解决的直升机空战的难点。中国人却把它解决了。他们的直升机上携带的是小型反红外&ldo;发射后不管&rdo;式导弹,这使他们的带弹量大大超出自已的对手,在空战中占便宜显而易见。
如果一对一地进行空中决斗,中国的&ldo;狼群&rdo;里肯定没有一匹狼可以成为&ldo;嚎头&rdo;的对手,但他们同样没有这种骑士风范。他们既不一哄而上,也不单兵作战,只是先用一种分工明确的圈羊战术把你围住,由佯攻机贴近你,咬紧你,使你脱不开身。然后,再由主攻机对你发起致命的一击,让你完蛋。
拉克曼&iddot;辛格上尉就是这样被&ldo;狼群&rdo;咬住后吃掉的。当时辛格上尉正想去解救一辆被三架带八一红星标志的直升帆咬住的&ldo;阿琼&rdo;坦克,他用一枚&ldo;圣杯&rdo;空一空导弹击落了其中的一架后,自己却被旋即扑来的&ldo;狼群&rdo;死死咬住了。由于敌机逼得太近,他那架&ldo;雌鹿&rdo;上穗带的所有武器都无法施展,当他想垂直腾向高空跳出包围圈时,却被一匹从低空跃起的&ldo;狼&rdo;,用同时射出的两枚导弹打了个凌空开花!
拉奥中校正为辛格上尉的死激愤之际,耳机里传来莱尔少校的紧急呼叫:
&ldo;营长!赶快脱离,身后有&lso;狼&rso;!&rdo;
拉奥回身望去,正有五架中国人的直升机从斜后方向他压过来。他急忙拉杆蹬舵,一个侧飞加一个半滚,才算脱出了险境。
这场恶仗只打了十五分钟,双方再次战成平局。190营共击落击伤敌机13架,自己付出的代价也是九死四伤。但由于死伤的全是&ldo;雌鹿&rdo;和&ldo;嚎头&rdo;,拉奥很清楚,得不偿失。
撤离战场时,拉奥从空中向下望去,十几架直升机和几十辆坦克的残骸在吉尔吉特至罕萨一线丘陵谷地上熊熊燃烧着,滚滚的黑烟不时遮断他的视线,令他感伤不已。而在感伤之外让他遗憾的是,一刻钟的激战,居然没有机会与那位中国中校直接交上手。
新加坡海峡 300o年2月5日
日本船队22时过5分才到达与中国人事先约定的海面。
仁立在舰桥上的浅沼少校,发现中国特遣舰队所在的海域一片漆黑,看来实行了灯火管制。从扇形搜索的雷达回波上看,这支舰队已展开成作战队形,一派临战气氛,完全不像是要和平交接的感觉。浅沼有些纳闷。
不待日本船队停泊好,一艘舰舷号为&ldo;541&rdo;的中国军舰,即高速朝这边破浪冲来。透过夜视镜,浅沼认出这是‐艘&ldo;江湖&rdo;一iv级护卫舰。
护卫舰一边行驶,一边频频亮出灯语:
律轻丸在哪里?
&ldo;津轻丸&rdo;号立刻还以灯语:
我是津轻丸,在你舰右前方121度&ldo;541&rdo;护卫舰修正了一下航向,迎着日本船队的领船开了过来。
三千五百吨级的护卫舰在七万吨级的&ldo;津轻丸&rdo;号面前,显然是过于矮小了,根本无法靠帮。只得在距&ldo;津轻丸&rdo;二百多公尺远的地方停下,用绞链放下一艘摩托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