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种巴掌大小的鲤鱼,是在田间长大的,一般在谷子收成前上市,鱼食用了掉进水里的禾花,鱼肉带有禾花香而命名的。
写着写着,安安就想了许爷爷说的故事,这禾花鱼本是贫人家的菜,但是肉香,嫩,骨软刺少,无腥味,慢慢就成了贡品,成了贡品的东西当然就是金贵了,富人都喜欢了,于是供不应求,慢慢的养鱼的人为了多产鱼,就减少了种禾的数里了,将空间都让给鱼生长。
但是禾少了,鱼吃到的禾花自然就少了,鱼当然就没有那么好吃了,于是富人开始不喜欢食用这鱼,鱼养多了,钱反而赚少了,这些人吃了亏,又开如始种回了大量的禾,只养少量的鱼,这时,鱼又得到了富人的喜爱。于是这些人又想着多养鱼了,周而复始……这些人一直得赚不了大钱。
许爷爷说这故事是告诉安安物极必反,物以稀为贵,万物都有定律,多了或是少了都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写着写着。
马车又一次起程了,向着新田进发。到了田上,安安不巡视情况,而是叫了来在田上工作的陈列,让他给自己的到这附近买水田,安安决定了,养点禾花鱼,不为钱,只为自己的食用。
陈列应了,立刻安排人去打听了,这秋收刚完成,买卖田地正是时候!
问过了田的情况,一切顺利。安安坐着马车要回镇上,她回去做腊肉去了(哦,不对是指挥别人做腊肉)。
灌了肠,一节节的红艳艳的腊肠,沾上了酱色的猪肉皮(腊肉一定得带皮的)黄黄的肥肉深红色的瘦肉条儿挂满了一院儿。
看着成果,感觉立刻可以吃用一般,安安笑咪咪的坐在院子旁边看着这些成果。
第316章嬷嬷的挣扎
陈列来回复,找着了,在镇的东边儿有一块百三十亩的水田正在找买主。
陈列看过说田肥,地好。
安安应下了,就是第二天去看看。
第二天,看过了,田很是不错。立刻让人去办了相关的手续。
然后就让陈列带人来整理了。
让人给田里堆肥,整理,按的是种稻子的标准。
还给加深田坑,加高田夯,增加水沟。
这一挖,种植的地方当然就会比一般的田少了。
陈列不明白,当然就要开口问了,安安笑得很神秘,说是要养鱼。
这一下陈列愕然了,刚刚还在说种稻了,这一会又说要养鱼,这东家想什么了?
心怀着疑问,陈列不敢再问了,他怕问多了东家烦了。
于是细心的观察着这田,看东家又要折腾什么东西。
为江家工作了这么多年,陈列已经很清楚这东家的折腾劲了,也很佩服,每一次折腾,都是一次又一次的丰收。
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看了看佃农的工作,很是顺利,安安由怀里拿出自己写的本子,拉过陈列,细细的给他说‐‐陈列认字不多,给他本子也看不全,一般都是安安说,他自己再记,自己记的自己一定会明白!
听着安安的构想,陈列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但是他很怀疑,这浅浅的水,鱼能活么?难道东家想养泥泥鳅?但是看样子又不太像。还没有听说过有谁养泥鳅的?泥鳅一般都是野生的。
知道不是养泥鳅,陈列又开始担心。这一点点的水,真的可以养鱼?就是因为这一个疑惑,在后来,有事。没事。陈列都往这田里来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