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范现在也只能无奈的接受刘琦的安排,象征性的派出自己的一个随从,让他前去歙县向主公征询是否同意刘琦所开出的交换虞翻的条件,然后就待在自己独处的那间客房内,静静地“等待”消息。
过了三天之后,吕范便一脸苦笑的去求见刘琦,说自己已经从主公孙策那里得到回复,对于刘琦所提出的九万斛粮食的条件不能答应,并说最多愿意捐出一千五百斛粮食作为交换。
没想到刘琦竟然勃然大怒,指着吕范的鼻子,厉声喝道:“吕范,你家主公孙策眼中实在没有天下贤士,虞仲翔是何人?文武兼备,治学严谨,**儒雅,才干出众,这样的人物即便是十万斛粮食都值得换走,可是你等实在令人失望,藐视贤才,一千五百斛粮食,嘿嘿,也亏得你们主公孙策开的出口!难道虞仲翔就值一千五百斛粮食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这一千五百斛粮食本官出了,不,本官出一万五千斛粮食来买虞仲翔之心都甘之若饴,即便是真的让本官拿出十万斛粮食,本官也会选择毫不犹豫的换走虞仲翔。”
“哦?既然如此,那将军你何不取出来十万斛粮食以换虞仲翔?”吕范嘿嘿一阵冷笑,对着刘琦大声说道:“末将倒想看看将军是不是真的愿意如此做?”
只听得刘琦嘿嘿冷笑道:“难道你还真的以为本将是在说笑不成?”随即对兼任仓曹掾的繁钦吩咐道:“立刻措集十万斛粮食,然后用这些粮食赈济灾民,对外宣称这些粮食乃是虞仲翔所捐献。”
“诺。”繁钦没有做任何犹豫就退下了,然后立刻筹措粮食,准备赈济灾民。
“啊?没想到这个刘琦竟然动真格的,这可是十万斛粮食啊,足够一万大军吃上三个月的,竟然就这么的发给灾民了。这刘琦果然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任意的败坏他父亲刘表的家底。”吕范不由得诧异不已,暗暗说道。
其实吕范根本没有想到,这一次刘琦由于铸造荆州犁,令荆南武陵、零陵、桂阳三郡粮食获得大丰收,比往年多收了将近三成,许多农户都是多年来第一次家中有余粮。
为了感谢刘琦无偿为他们赠送的荆州犁,很多农户除了正常完成交税任务之外,还响应三郡太守府的号召,主动把余粮存下一部分之后就卖给官府,这样一来,导致三郡太守获得的粮食竟然比往年多出了一倍,现在刘琦军中少说能有百万斛粮食,取出来十万斛来赈济灾民,本来就是早已规划好了的,所以刘琦自然非常爽快的就取出来这些粮食了。
“等等,事情好像有些不对劲儿吧?虞翻本来是我们将军麾下的人,现在将军是拿虞翻换粮食,要换也要把粮食给我们将军吧?却为何把本该送给我们的粮食用来赈济灾民?”吕范见刘琦虽然取出来了十万斛粮食,却并不是送往自家主公孙策那里,反而是送给了灾民,这让他感到很是愤怒,有一种自己被耍了的感觉。
却不料这时候一直在刘琦身旁不远处的庞统忽然大声喝道:“我家将军乃是扬州刺史,整个扬州境内想要征辟谁就能征辟谁,我还真没听说过上级官员从下级机构中拔擢人才,还要给下级机关送粮食相抵偿的。仲翔过去虽然确实在你主公孙策帐下做事,但这并不代表他永远都听命于孙策。既然你家主公吝惜粮食而轻视贤士,仲翔又何必非要追随你们做事?我代仲翔宣布,从今往后虞仲翔归属扬州刺史别院统辖。”
吕范一听这话,不由得心中冰凉,这才知道刘琦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放走虞翻,他甚至敢保证就算孙策满足他开出的十万斛粮食的条件,刘琦也定然会想尽办法阻挠虞翻回到孙策军中的。
而虞翻其实本来是心如铁石,决定誓死不愿归降刘琦的,可是近日来与庞统相谈甚欢,渐渐的受到影响,感觉到这个刘琦确实有两下子,要不然也绝不会让庞统这等奇才之人死心塌地的效忠。尽管这样,他在内心里却也只是接受庞统作为私交,而从来没有考虑要归顺刘琦。
但是这一次吕范到来却让他的内心有一些略微的失望。本来他听说孙策派吕范这等重臣前来迎回自己,内心中对孙策感激涕零,可是等到谈判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在孙策眼中并没有对方当初所说的那般重要。虽然连他自己也不认为自己就能值得了十万斛粮食,心中也从来没有期望孙策能以如此高的代价来赎回自己,但是还是认为自己起码也应该值个一刀两万斛的,却没想到最终吕范开口,最多只能拿出一千五百斛,这让他苦笑不已,暗暗说道:“真没想到在主公眼中,我这条命竟然连一个州刺史一年的俸禄都比不上。”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虞翻心中对孙策的忠诚正在一点点的动摇。
其实说句实话,这事跟孙策没有丝毫的关系,主要都是吕范自己做的主,在吕范看来,像虞翻这种半路投降来的人根本不会被自己正眼相看的,只不过鉴于现今正在用人之际,他这才会勉强自己顺手将虞翻给救走。
而如果用珍贵的粮食来换虞翻的话,就算是一千斛他都不想答应,这不是因为虞翻在他心中的价值不值这些,而实在是现今粮食短缺,他根本不愿意轻易动用任何一粒粮食,更何况是动辄成千上万斛的粮食?
虽然这只是吕范本身的意思,可是在虞翻眼中这就是孙策的意思,所以虞翻认为自己日后将不会在孙策那里拥有多么美好的前途的,更加为自己对他的忠诚而感到不值。
而就在这时候,吕范虽然不知虞翻心中的变化,但还是还是不甘心虞翻真的就这样投靠刘琦,便开口说道:“虞仲翔,你可要考虑好了,是否真的要归顺刘琦,背叛主公?你苦读经书,所学无非忠义二字,却如何能够失去大义,气节不保?”
“这…。。。”虞翻被戳到了最敏感的那根神经,不由得犹豫起来。
毕竟他已经变节过一次,在故主王朗失败后投奔了孙策,如果这一次再变节的话,天下读书人应该怎么看待自己?作为一个名士,钱财官位可以不重要,但是名声绝对是比性命还重的东西。
就在这时,刘琦忽然张口说道:“虞仲翔,我且问你,读书做学问当以何为重?”
虞翻一怔,脱口说道:“有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故,我辈士人当正心诚意,修齐治平。”
“何谓正心诚意?”刘琦毫不犹豫,继续追问道。
“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发于心之自然,非有所矫饰,自能不欺人,亦不自欺,故知至而后意诚。意不自欺,则心之本体,物不能动,而无不正,心得其正,则公正诚明,不涉感情,无所偏倚,故意诚而后心正。”
虞翻对儒家经义不仅熟记,更能深入理解,所以刘琦一发问,便能信手拈来。
刘琦点了点头,又问道:“如何才能正心诚意?”
“我刚才已说过了,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正心。”虞翻再次脱口而出,熟练的回答道。
“然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怠矣。请问天下学问何其多?你如何能够做到知至?”刘琦咄咄逼人,直视着虞翻说道。
“这……”虞翻一时竟然不知该如何接口,不由得头冒冷汗,他没想到自己自问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竟然被刘琦给问住了,无奈之下只好说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却听刘琦呵呵笑道:“那你就永远不可能正心诚意,修齐治平,且记住我一句话,我被读书人,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辈读书人并非是书痴愚顽之辈,更非是愚忠墨守之徒,当以天地万民天下太平为业,当以继往圣绝学为业,何必在乎那一点名声呢?”
虞翻闻言浑身一震,喃喃的重复着刘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脸色不由变得缓和起来,之后便是越来越坚毅,对着刘琦恭敬的做了一个长揖,然后缓缓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日翻受教了。将军方才之言令翻茅塞顿开,翻从此之愿意誓死追随将军,为实现将军所言之事而竭尽所能,还望将军不弃。”
刘琦连忙扶起虞翻,呵呵笑道:“承蒙仲翔不弃,愿意辅我创业,我又如何敢嫌弃呢?相信只要有了仲翔的辅佐,我刘琦定将如虎添翼,仲翔,我欲拜你为典学从事,与华子鱼一道辅助王粲建立郡学州学,公开招录豪门与寒家弟子,传授经学,不知仲翔可愿帮我这个忙?”
虞翻闻言,纳头就拜,恭敬说道:“下官必定竭尽全力,为我扬州士子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