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大家再次落座,卢俊义继续讲起创办新党派地事宜:&ldo;再讲党派之前,我要讲一个叫做&ldo;民族&rdo;的概念。&rdo;&ldo;民族&rdo;这个概念直到清末时期才有,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最清晰。
许贯忠疑惑于这个概念:&ldo;自古以来只有家族地概念,哪里没有过民族的概念?&rdo;
卢俊义将民族两个字用毛笔写在一张大宣纸上,展示给大家看,同时回答许贯忠的疑问道:&ldo;既然有家族的说法,为何就没有民族的说法呢?我们宋人大部分都是炎黄子孙,都是强汉盛唐的后代,强汉给我们留下的印迹最深,追慕强汉时期,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多么响亮的声音,可这个声音我们现在怎么一直都听不到了呢。宋,这个软绵绵的名字,我们不要,我们绝对不送半分国土半点岁币给蛮夷地。我们是汉人,宋境里所有立志让我们这些炎黄子孙重复强汉雄风的人民组合起来的族群,该叫做什么呢,该叫做汉族。&rdo;
台下的人一开始被卢俊义这个提法给愣住了,随即反应过来,都理解了卢俊义的用意,然后就被卢俊义的给打动了,都回应道:&ldo;我们不做软绵绵的送人,我们要做汉人,强悍的汉人!我们是汉族人!&rdo;
卢俊义看到下面的响应程度,很高兴:&ldo;像我们这些生活在黄河长江附近地人,学的是诸子百家经典,我们的祖先曾创造出强汉盛唐那样让人追慕的朝代,我们便是汉族人,而党项人便是党项族人,契丹人便是契丹族人,女真人便是女真族人,我们和他们不是同族人,先贤曾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是至理名言,这些年你们看那契丹族和党项族何曾跟我们同心?大家都初步了解民族是什么意思了吧,那我继续在这里讲一个叫做&ldo;国家&rdo;的概念。国,加上家,说明我们汉族人生活的地方既是我们的国,又是我们的家,我们要爱护它,保护它。我们的国家是宋国吗?不。我们是中央大国,我们是整个世界所有国家里面地中央大国,简称中国。对,这个中国不再是原来意义上地中国了,不再表示中原,不再表示中原上建立的国家,而是南至南海东至东海西至西域北至北洋,这片辽阔疆域都是我们中国地,我们是天之骄子。我们地国家是中央天朝大国。&rdo;
当然这些没有民族和国家概念的宋朝人一开始还是比较难以接受这两个概念,卢俊义就详细详细地将民族和国家概念的来源讲给大家。费了好长时间,才让他们接受这两个概念。
随后卢俊义便说出自己提民族国家概念的用意:&ldo;我们鉴于古今民族生存的道理。要救中国,想中国汉民族永远存在,必要提倡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什么,就是为了本民族的生存发展,将威胁到本民族地敌对民族消灭铲除,如同当年汉武时对匈奴。对于那些企图屠杀我们汉族并意图统治我们汉族甚至想灭绝我们汉族的野蛮民族,我们绝对不能心慈手软,绝对不能搞什么狗屁的假仁假义贻害子孙。
当年汉武帝派一代名将卫青霍去病等人,把匈奴人杀的死的死。迁移的迁移,草原荒无人烟。几十年后,一个一万人的部落迁移到草原发展,他们一万人想发展到五万人,可能需要一百年,发展到二十五万人要二百年,发展到一百三十万人要三百年,并且是在食物充足、没有战争、没有瘟疫、没有天灾的影响下。正是因为汉朝屠杀匈奴人,使得北方草原力量发展缓慢。从而使得汉武帝以后的七百年内,草原上没有出现过一个强大地异族可以威胁汉人的王国。李世民打败突厥以后,并未屠杀突厥人,留了五十万突厥人在那里发展,一百年后,五十万人就会变成二百五十万人,所以在唐朝中后期开始,草原游牧民族回鹘、契丹、党项还有以后你们会知道的女真和蒙古,他们一伙强于一伙。这是李世民听信儒教地胡说八道。搞什么假仁假义。给我们现在的国家民族造成了苦难。
我们绝对不能跟李唐王朝学习他的假仁假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真理,那个民族不相信,那个民族必定会在日后吃到苦果。而吃过五胡乱华和现在契丹党项联合压迫的苦果的我们汉族人,绝对不能再这样软弱下去,任由野蛮游牧民族的欺凌,我们要竖起民族主义这杆大旗,我们汉人是世界上最勤劳最聪明的民族,我们应该占领世界所有美好的地方,而不是被那些狗屎一样的民族压制着。&rdo;
卢俊义之所以说出上面那些话,对下面地人而言绝对不是废话,契丹和党项对宋朝的欺负,在宋境民间早就深为耻辱,尤其是长江以北的汉人,他们能直接感受到他们所在的国家和民族一直没有脸面,一直被两个蛮族扇着耳光。他们虽然现在还没有国家民族的清晰概念,但他们的爱国和民族情节一点都不比五四运动时期的青年差(为什么不提当代青年,因为当代青年被社会腐化了,跟二十世纪初的年轻人比起来差距太大了,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历史,对国家和民族缺乏起码地了解和爱,至于哈韩哈日的更不屑提了)。
卢俊义的一席话,惊醒梦中人,在座都深以为赵宋朝廷的议和之策为耻,都觉得跟着这个软弱的赵宋朝廷很丢脸,但不知道朝廷到底错在那里,现在终于知道了。
卢俊义看自己一席话,鼓动起大家的,便笑道:&ldo;我想筹建的这个党的宗旨就是重振汉唐雄风,实现汉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这个党就叫复兴党!&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