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或不好。”米兰歪着头,想了想,说,“那要看怎么说了,是没我爸给我调去的单位清闲,可是,更能激起我的斗志。”
“什么单位呀?”辛娜凑过来问。
“华鑫公司。”
“华鑫?”三月和辛娜又同时惊叫起来。
华鑫是本市最大的一家中德合资公司,从事的项目很多,有房地产、电器,还有IT产品,公司名气很大,福利待遇很好,但据说对员工的要求特别严格,曾有传闻,在一次招聘中,1007个应聘者只挑中了三个,可见想进这家公司可不是一件容易事,米兰这家伙居然不声不响的进去了。
“明天开始正式上班,不过还只是试用期,一年后才能确定能不能留下来呢。”米兰说。
“所以,你今天出来狂购,想着新人新面貌。”三月恍然大悟。
“恭喜你答对了,在这种合资公司,形象非常重要,第一天上班,就要给人留下好印象,这样才有利于以后开展工作。”
“那你以后就是白领了。”辛娜说。
两个人一起郑重的审视着米兰,齐声说:“你确实和那个地方很登对。”
三月这段时间精神特别紧张,因为她刚进办公室的时候,刘组长就提醒她:领导随时都可能来听她的课,要她小心点。这是他们学校的惯例,作为新人,都要经过这个过程。
虽说三月参加工作也有五六年了,也不算新手了,可来到这个学校还没多久,还算新人。这所学校是市里的重点小学之一,本来按照政策,划片入校并没有多少学生,可因为名声太响,很多片外的孩子也来到了这里,因此造成了严重的超编,为此,教育局三令五申要求限制人数,可这里的学生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一年比一年多,个中原因大家心知肚明,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政策也是人制定的,只要是人制定的,就必定有摇摆的空间。中国是一个人情国家,到处都有扯不断理还乱的人情网,你塞我也塞,就像比赛,好像谁的孩子如果进不去这个学校,作家长的在人前就很没有面子,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三月原来所在的那所村里的小学,两个村的学生加起来只有八十七个,可这里的学生一个班就六十多个,两个班就比那里全校的师生还多,加上去年学校盖了新的教学楼,增加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更是让人趋之若鹜,各种条子生纷纷挤了进来,这就造成了严重的生源不均现象,乡村的孩子越来越少,有的学校年级的孩子甚至出现了个位数。学生少,老师也是人心涣散。三月原来的学校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撤校并点,她们村虽然并不穷,但远离市区,人少,学校不大,可是麻雀可以小,五脏得俱全,建个学校就显得有些划不来了。再说,山村学校条件不好,也很难留住老师,许多来的年轻教师都是被政策所逼,不得不来,过个一两年,都动用各种关系孔雀东南飞了,学校经常是空欢喜一场。后来,没有办法,只好申请撤销并点,本来是要并到临近村子的小学里的,但考虑到路途也并不十分近,每天接送孩子要走好几里山路,也不安全,若要住校,学校里没有宿舍,所以经过教育局的协商,村里出了一些赞助费,全体学生和两个年轻的教师就转到了这所学校,三月就是其中一个。孩子们平时住在学校的集体宿舍里,周末回家。本来学校并没有安排三月的住宿问题,但经不住上面出面协调,学校才同意了,由三月和另外两名职工轮流负责这些孩子的晚上就寝事情,这样她才能分到一间十三平米的“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