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城关镇
傍晚日落前,我们到达了城关镇。
这是一座临海城镇,远远望去建筑密布,人口应在千户以上。镇子坐落在海边的一个丘陵之上,镇中靠海一侧有一小段城墙,城墙下是一个小码头,码头港池也只半个足球场大小,几艘单桅海船遭到破坏,半沉在水中。我们这艘一百五十多吨排水量的船如若开进港去,恐怕连调头都困难。于是我们把船横在码头外侧的海堤之上,伸出跳板上岸,再通过海堤进入镇上。
虽然有所准备,但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了。我和吴子谦、陈彦等人看到,整个镇子十室九空,几个看起来像是富户住宅的地方已成残垣断壁,只有矗立的石头廊柱和门廊山墙,大概标志了其建筑原有的模样。镇里还有些百姓,看样子应该是在倭寇来前逃离,如今又返回的。他们看到我们到来,神情木然。镇上的官衙早已焚毁,衙前的石板地上,还明显可见深色的血染痕迹。镇子一旁是一片草草掩埋尸体的坟丘,招示着倭寇的残暴罪恶。
我们几个默默而行,一言不发,这种惨景已经经历太多,大家感同身受。
史载:“倭寇所过之处,村市荡为邱墟,庐室为之一空。”
我们回到船上,商议下一步的计划。城关镇的景象让大家明白,倭寇势大,心狠手辣,根除倭患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更多的人手,更强的武备,更大的战船,更多的胜仗。
大家确定,明日还是按照原计划:吴子谦带几个人去周边村子寻访,召集人手;陈彦、李长昊守船;吕振鹏在小舱里看护老吕。
最后,我补充道:“子谦多带几个人,带足干粮,记得带上些许金银,路上用得着。千万注意安全,遇到倭寇记得回来报信,不可与之交战。”
吴子谦点头称是。
接着又安排陈彦:“晚间务必要在海堤头上的城墙设置警戒岗哨。确认口令,盘查异常,遇有危险当鸣锣报警。这样至少可以给我们留出反应时间,不至于被突然偷袭。”
“是”,陈彦领命而去。
最后,我对李长昊说:“对这艘船我有些想法,我们研究一下吧!”
长昊道:“头领尽管吩咐,长昊必当效命。”
我拉他坐下,分析道:“子谦他们去召集人手,陈彦训练大伙,老吕养病,我们正好有几天时间。我想利用这几天改造一下我们的船。”
李长昊出身漳州水师营。明代正德年间的水师早已不是郑和下西洋时代的艨艟巨舰,各地的水师战备普遍废驰。但长昊作为水师营仅剩的精英,我通过这两天的操作发现,他的航海技能和素质还是要超过一般的渔家子弟。
我接着说:“首先,咱们得改造一下这艘日本船。这船原本半桨半帆,我们得把它改造成全帆战舰,我们就这么点人手,不能再用二十多人来划桨。我看刚才路过的港池中,有几艘船的桅杆尚存,我们可以卸下装在我们船上。你以为如何呢?”
说着,我拿出纸墨,画了个示意图,在船中和船后再各加一个桅杆,加上原来的船首帆,就可以把这桨帆船改造成一艘三桅杆帆船。
李长昊眼睛一亮,“哎呀,首领好计划!我知道这些吕庄后生们除了会行船打鱼,有几个木匠技术也不错,正好干这个活!这样一来,我们的船速至少可以提高一倍。”
“好啊,那请你尽快安排改造,还有…”,我想了一下,“桅杆改造完了以后,你再选几个木工好手,我还有安排。”长昊遵命忙碌去了。
夜已深,海浪轻摇,船底舱室隐约传来阵阵鼾声。我去小舱,看了老吕,振鹏说老吕晚饭喝了一大碗粥,烧已经退了,就又睡了。这真是个好消息。
接着我问陈彦要了口令,下船顺着长堤踱步,看看哨兵值守情况。快接近港池城墙的时候,闻听城上有人喊到:“口令!”
我知道这是警戒哨的问询,我如果答不出来,很可能就会飞来一箭或是引得一阵锣响。“伯延!”我赶快回答。
哨兵认出来是我,赶忙道:“头领好!”我挥手示意他继续执勤,看来陈彦安排的警戒哨还是不错的。
“伯延”,我想这大家肯定是在担心老吕才想出来的口令吧。
但愿明天他能好起来。
(本章完)
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