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每年的军费支出,就这两路最为庞大。
&esp;&esp;刘安在思考,自己是不是应该开口把这两路的球赛支出的钱给出了,这两路眼下根本就没有半点挣钱的机会。
&esp;&esp;就在刘安思考的时候,皇帝认真的看完了那个表格之后突然开口问:“安哥儿,这巴蜀一年能有多少收入。”
&esp;&esp;刘安立即翻包,拿出自己的一份计划书:“姑丈,巴州码头只要建好,一年顺大江可以运出不低于百万匹麻布,十万绢,加上巴蜀天府之国的粮食,还有药材,以及各种土产,收益是非常惊人的。”
&esp;&esp;李沆在旁说了一句:“你的这些都是建立在占城可以大量出货的基础上。”
&esp;&esp;“李公,占城出货量会非常惊人的。”
&esp;&esp;“有多惊人?”
&esp;&esp;刘安内心有一个数据。
&esp;&esp;宋代在海上贸易巅峰的时候,常用的海船长度约在三十五米,载重约在二百吨、排水量约为三百吨。
&esp;&esp;刘安相信在自己的推动下,这个数据可以翻倍。
&esp;&esp;再说货运量,四百多种商品出口,税收约三百万贯。刘安相信,自己可以让这个数量翻十倍。
&esp;&esp;面对李沆的问题,刘安很自信的回答:“一年之内,巴蜀从大江运出来的货物不会低于每年五百万贯。三年内这个数字会增加到一千万贯。”
&esp;&esp;皇帝也跟着说了一句:“这一切还是看占城那边。”
&esp;&esp;“占城,必在我大宋之手。”
&esp;&esp;皇帝点了点头:“好吧,五百万贯运输与护卫的费用大概是一成左右,纯利应该有十万贯。这样吧,给两路补十万贯,钱从宫中出。李公,明天大朝会你上朝,这把事定下来,朕喜欢与民同乐。”
&esp;&esp;“是,官家。”李沆没有反对。
&esp;&esp;不是打仗,只是打球,这事没什么值得反对的。
&esp;&esp;皇帝脑袋里只想着一件事,封禅。
&esp;&esp;他在计算着这事对自己的封禅肯定有好处,万民同乐而后万民富足,自己身为皇帝这声望应该可以提高很多。
&esp;&esp;拿巴蜀来说,不说一年有千万贯的货物运出巴蜀,就算只有五百万贯,那么也是巴蜀的富足,巴蜀的布匹、粮食可以补充一下相对缺少粮食,以桑、茶、瓷器为主的大江中游的一些州府。
&esp;&esp;此时的大宋,粮食产量最高的就是京畿,而后两浙。最差的是河北两路,因为辽人的骚扰,这两路的粮食产量最差。还有河东路也不好,眼下好在有并州石炭矿区,会吸引大量的商人将粮食运过去换成石炭运回来。
&esp;&esp;江南西路多山,粮食产量也不足,不过人口偏少还好。
&esp;&esp;书房内的三人都不再说话了。
&esp;&esp;皇帝也在默默的思考着,这次占城的行动对大宋的影响有多大,会不会让大宋在未来十年内可以更富有。让百姓的收入能大幅度增加。
&esp;&esp;李沆想的是搞这么大挺热闹,可万一亏损巨大呢,万一某一路靠着运输与护卫没让士卒们挣到钱呢,这事怎么样有一个后续的处理。
&esp;&esp;刘安呢,这会还在看机会,要不要把大修杭州码头的事情提出来。至少眼下不合适,皇帝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李沆也在思考,刘安心说要不就等等。
&esp;&esp;反正也不差这一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