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最是听得进去唐雨旸的话,沉思少顷,决定将讨伐歧国之事暂且搁下,静待使团入京。
不出三日,歧国使团终于在一片热议声中入京。使臣代歧王献重礼,呈国书,表愿北面称臣,奉大羲为天|朝上国之心。其姿态卑微,求和之言论,正合文臣儒生之意,引得主和之声一时更甚。女帝未立即表态,只安排当夜小设宴席为使臣接风,称臣之事延后再议。
是夜,唐雨旸戍卫禁宫,亲自巡逻大庆殿外。临近子时晚宴终到尾声,有一歧国使者醉醺醺出殿透风,脚步蹒跚恰撞在他身上。
“哎呀哎呀……指挥使莫怪,在下晕得厉害,实在……”那人话未说完,便赶紧找个地方吐去了。
“使者小心脚下。”唐雨旸不动声色,将那人塞进掌中的东西小心藏入袖中。待晚宴散去,守将轮换,唐雨旸回府暂歇路上,才将袖中东西取出,见那使者塞给他的是幅精致小巧的画像。
画中女子美若桃花,约莫双九年华,眉眼间有一份熟悉之感。画中题有一句诗“雨旸时若在仁君,鼎鼐调和有大臣”,霎时让他惊愕失色。
若他没有猜错,这应是时若的画像。
既是歧国使者给他的,妹妹难道在歧王手上?唐雨旸面如死灰,拿画的手僵硬如石,须臾间冒出一背冷汗。
那给他玉佩图案的青衫女子也曾说,若想寻她可往南边。时若她当真身在歧国?那为何不主动联络他,难道……
难道已是歧王人质?
“燕归期,梅将落”这六字天机预言再一次浮现在他脑海。燕妫,歧王……这两人已然踏上同一条船,那预言或许指的正是这一种猜测。
时若夹在中间,既和霁月阁有关又与歧王有关。那么这就可以解释为何陛下会向他隐瞒时若的消息,沈礼也避他不及……因为,霁月阁的人女帝是断然不会放过的。
只是不知时若现在是死是活。唐雨旸越想却不敢往深处猜,只暂得出一个结论——大羲与歧国的这场仗,一定不能打起来。
次日朝会,满朝文武就是否开战仍有争论,女帝依然未下决断。散朝后,唐雨旸单独留在章昭殿,终于表态。
“战与不战,雨旸,朕早就想听听你说。”女帝脑中正一团乱麻,急需有人帮她理一理。
唐雨旸省去赘言,单刀直入:“陛下,歧国正如那附骨之疽,自我大羲立国之初便已存在,早晚都是要反的。陛下何苦受其干扰,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原来他主和?女帝双眉颦蹙,反问:“今容得他自立为一方诸侯,他日效仿之人若如雨后春笋纷纷自立,朕岂不都要容忍?”
唐雨旸:“若陛下只管发兵歧国,他人趁虚而入,又当如何?”
女帝金口不开,只是眉心更皱。
唐雨旸:“当务之急乃是肃清五皇子余党,清剿歧王细作,重整官场恶习,笼络门阀世家,断绝女子祸国之陈旧言论。内忧未除,何能先平外患,诸位老臣的劝谏之言陛下带着成见去听,自是入耳不入心。”
有些劝谏的话涉及党争,不是谁都敢直言不讳的,只有他才敢说得如此直白。女帝最是信任他,思忖不多时,终究放弃开战。
这日午后,女帝与歧国使臣再度议和,但就岁贡向歧国提出过分要求。歧国使臣谈判不下,迫于压力只得应下每年朝贡一万布匹,十斛南红,三斛南珠。次日,女帝赏赐厚礼,设宴席,正式受歧国称臣之礼。
此后使团停留三日,早早踏上归途。
使团离京当日,歧王便已收到八百里加急密信,信件看完,脸上愠色难掩。不开战确是争取到喘息之机了,但要满足每年一万布匹,十斛南红,三斛南珠的岁贡……女帝是在故意为难歧国。
南红与南珠倒是不难,这一万布匹却不易办到。种麻、除籽、织布……既占用耕地,又耗费人力,从长远来看,实则不过是女帝对歧国的制约之术。且那布匹到了大羲手里,又可用于裁制兵将裋褐,无异于把刀送到敌人手中。
但不论怎么说,此次能止战已是不易,闻人弈拿着信冥思苦想,要说大怒,也不至于。午后难得无事,独坐问政殿思索许久后,他索性带着信回瑰燕宫问问王后可有高见。
甫一入瑰燕宫,林姑姑便迎上来问安,道是王后接连两日为选女官翻卷选题,困顿不已,眼下正在补觉当中,一时不能接驾。
歧王今日不忙,摆手一摆:“无妨,孤等着。”便就在外头石凳座下,吹吹凉风。
林姑姑回看了眼寝殿的方向,忍不住有感慨之语:“往常娘娘觉轻,一点声音便会惊醒。落鸢来后日夜守在附近,娘娘想来安心不少,近来总算能睡得稍沉些。王上在这儿空等着……”她停下笑笑,“不知要等多久呢。”
是吗?闻人弈侧头看向站在檐下的落鸢。那从头遮掩到脚的黑袍男子,向他躬身见礼,并不近前,只固守在寝殿附近,好似这辈子要做的事只有这一件。
闻人弈眉心的褶皱稍纵即逝,点头称许:“嗯,该赏。”话毕起身,放轻脚步走进寝殿内室。
他倒要看看,睡得能多沉。
轻手轻脚掀开层层帷幔,他慢慢走到床边,见白纱床幔描摹出一抹妙曼身影。闻人弈伸出手,撩开白纱一角……
望之一眼,顿时脸色微变,放下轻纱转身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