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千古词帝李煜的诗词 > 第27章(第1页)

第27章(第1页)

往年都登高,今年怯登高。李煜在这个被哀愁笼罩的秋日登上高山,眼前是无边秋色,心里是万千惆怅。这个重阳日,委实难捱。

自古逢秋悲寂寥,李煜眼中的秋光虽不是寂寥一片,但在红叶落满台阶时,一种无计挽留时光的无力感,还是撞击着他柔软的心。如果可以,他希望时光能停留在少年时光,与兄弟饮酒作词、对弈赏花,或者停留在往年重阳日,与从善登高时。然而台榭登临处,没有从善,只有他。茱萸香囊散发出阵阵幽香,芬芳和寂寞,缭绕着这留不住的冉冉秋光。按照民间传说,茱萸可以辟邪,助人消灾减难。李煜心中惦念着,不知远离了故国,是否有人为从善备下茱萸。

初时怕登高,登上峰峦后又沉浸在了对旧日时光的怀念里。眼看天色已暮,应该回还,天空开始飘落细雨。江南的九月,雨水裹来凉寒,但李煜却不想归去。他的目光停留在不远处的几丛金菊上,想象着菊香随风飘入金陵千家万户,却飘不到从善在汴京的居所。直到雁声惊起,他的思绪才被拉回。雁本是传情之物,词人的目光追随雁去,只盼着它能把思念带给从善。

红叶、台榭、茱萸、菊花、烟雨、大雁,俱是重阳登高图中的凄凉笔墨。李煜就那样站在细雨中,不遮不躲,直到大雁消失在天边。

李煜并非只对从善格外情深,他重视亲情与宗族观念。当年他的父亲李璟初登皇位,加封弟弟李景遂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另一个弟弟李景达为副元帅。李煜即位后效仿父亲,对叔叔和弟弟们大加封赏,既出于巩固统治的考虑,也是想与至亲的人共享荣耀。

在和兄弟的相处中,李煜也表现出了有别于其他帝王的随和。他派遣兄弟出金陵为官时,不仅设宴相送,还作词寄文,抒发离情并千叮万嘱,送邓王李从镒到宣州赴任即是一例。在送行宴上,大臣们在君王的授意下纷纷作诗相赠,李煜还亲自写了一首《送邓王二十弟从镒牧宣城》: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诗中是李煜对别后场景的设想。他将日日斜倚栏杆,望向弟弟从镒所在的地方。临别在即,他对从镒道:金陵与宣城两地相隔并不遥远,不必为分离如此伤心。与其说是在安慰从镒,不如说这是李煜在安慰自己。

或许是觉得一首诗的短小篇幅不足以道出全部离情,李煜后来又写了一篇《送邓王二十弟从镒牧宣城序》,细致地叮嘱从镒如何为官、如何做人,就像每一位仁爱的兄长都会做的那样。

终李煜一朝,天家有亲,兄弟有情。但终其一生,他都没有想明白一个道理:唯有强大才能保护所爱之人,这就像他的父亲李璟一生都不明白,爱自己儿子的方式,应该是让他们成为有力量的男人。

离恨如春草,兄弟何时归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

为了滞留北宋的弟弟从善,李煜写了一阕又一阕词,似乎用笔墨可以铺路架桥,为孤身陷于敌营的弟弟铺一条归路。这首《清平乐》,也不过是其中一块瓦石、一捧微尘,读来,偏有泰山压顶之重,又似风沙迷了双眼。

劈空而来的&ldo;别&rdo;字,如晴空一道霹雳、午夜一声惊雷,只要静悄悄地等待,多半会有一场泼天冷雨从头浇下。从善入宋而不得归,这对李煜,对南唐,都是一阵惊雷、一场冷雨。

从善并非空手去的北宋。他从金陵一路北上,身后车马排成长龙,却无半分龙马精神,反而像条垂死的百足之虫,在最后挣扎。车辆上被遮雨的帷幕掩盖着的,是兄长李煜为北宋帝王准备的贡品:绫罗绸缎、文房四宝、瓷器新茶,一切都被安置得妥妥当当,唯恐有个闪失‐‐并非李煜对宋朝君主有多敬重,实是为了那岌岌可危的南唐。

皇帝穿黄袍,但李煜一生皆服紫色,已是不动声色地自降了身份。但他还是担心赵匡胤不能体谅他的臣服之心,索性让从善带着他的亲笔书信,更为露骨地向宋示好。从善捏着一张薄纸,就像捏着南唐细细的脖颈,似乎稍一用力就会折断。

971年,李煜与从善郑重道别。马蹄声嗒嗒远去,直到这千里莺啼绿的水村山郭,成了他回忆中最后的江南。

次年闰二月,赵匡胤封从善为泰宁军节度使,赏赐他府邸和美女。

这是个危险的讯号‐‐北宋接受了南唐委曲求全、低声下气的纳贡,对李煜自降身份的行为也欣然领受,只是,秣马厉兵的进攻筹备依然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从善成了一颗被投入深海的石子,自己浮不起来,又无人帮忙打捞。李煜心急如焚,忧心兄弟又担忧国事,分别的短短数月似乎已预兆了隔世。

南宋陆游在《南唐书》里记载:&ldo;后主闻命,手疏求从善归国。太祖不许,以疏示从善,加恩慰抚,幕府将吏皆授常参官以宠之。而后主愈悲思,每凭高北望,泣下沾襟,左右不敢仰视。由是岁时游燕,多罢不讲。&rdo;由是看来,从善在北宋的日子不一定有多么凄苦,只叹苦了李煜为人兄长的一颗仁心。每每想到自己亲手把弟弟送入狼窝虎穴,他懊悔不已,伤心难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