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部
萨根二
57时光的呼唤
库尔玛?罗伦森出生时,星舰麦哲伦号距离萨拉萨星不过几光时的路程。但此刻孩子的父亲已经进入休眠,要三百年后才能听说他诞生的消息。
无梦的沉睡将横跨第一个孩子的整个人生,想到这里,罗伦就不禁流泪。等到悲痛缓解的时候,他将开启数据库,调出一直等候着他的资料。他将目睹儿子长成男子汉,听见他的声音穿越几个世纪送来问候,而这问候他永远无法应答了。
他还将看到(绝对无法避免)曾经躺在自己臂弯中的女孩渐渐衰老,直至死去,这在她是几个世纪之前,但在他不过是上周的事。等他从那爬满皱纹的双唇间听见最后的道别,她的身体早已化作了尘土。
他的哀伤将深入肺腑,但终究会渐渐褪去。前方的天空已经沐浴在了一轮新太阳光辉中。不久之后,就会有一个新的生命诞生在一颗新的行星上。现在,这颗行星已经在牵引着麦哲伦号飞向它最后的轨道了。
终有一天,痛苦将会远去,唯有记忆长存。
(全书完)
地球年表
关于本书
这部长篇小说最初是个12,500字的短篇,创作时间是在1957年的2月到4月之间,写完后发表在美国的《ifagaze》(1958年6月)和英国的《sciencefantasy》(1959年6月)上。后来harurt,brace,jovanovich出版社为我出版了两本合集,分别是《othersideofthesky》(1958)和《frotheocean,frothestars》(1962),两本书里都收录了这个短篇,找起来也比较方便。
1979年,我把这个主题改写成了一个短小的电影大纲,刊登在《oniagaze》(vol3,no12,1980)上;后又收入byronpreissberkley出版社为我出版的插图短篇集《thesentel》(1984),我在那本书里写了个前言,介绍了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以及它是如何在无意中启发了《2010:odysseyo》的小说和电影。
现在这部长篇是这个故事的最终版本,1983年5月动笔,1985年6月完成。
阿瑟?c克拉克
斯里兰卡,科伦坡
1985年7月1日
致谢
真空能量可用于推进,这个想法似乎是shichiseike在1969年首次提出的。(见&ldo;antuelectricspacevehicle&rdo;;8thsyposiuonspacetechnologyandscience,tokyo)
十年后的1979年9月,英国星际学会在伦敦召开星际研究会,麦道公司的hdfrong在会上介绍了这个理论,后来还写了两篇论文,分别是《propulsionreire¬ntsforaantuterstellarrajet》(jbis,vol33,1980)和《vestigationofaanturajetforterstellarflight》(aiaapreprt81-1534,1981)。
撇开无数语焉不详的&ldo;太空引擎&rdo;,第一位把这个理论写进小说的,据我所知是earthsatelliterporation的首席科学家插rles射ffield博士,他在长篇小说《thecandrewchronicles》(analogagaze1981;tor,1983)中探讨了&ldo;量子引擎&rdo;的理论基础(他称之为&ldo;真空能量引擎&rdo;)。
理查德?费曼作过一次公认幼稚的计算,结论是一立方厘米的真空中蕴含的能量,就足以蒸发地球上的所有海洋。约翰?惠勒也作过计算,得出的数字比费曼的大了79个数量级。既然两位大物理学家的分歧都有79个0那么大,我们普通人表示点怀疑也就无可厚非了。但光想想这个话题还是挺有意思的:一枚普通灯泡里的真空,就蕴含着足以毁灭整个银河系的能量,如果再加把劲儿,说不定连整个宇宙都能毁掉。
休斯研究所的robertlforward博士写过一篇有希望传世的论文,标题为《extractgelectricalenergyfrothevacuubyhesionof插rdfoliatednductors》(physicalreview,vol30b,pp1700-1702,15augt1984)。文中认为,这种能量至少有一小部分是可以利用的。要是在科幻作家之外,还有人能将这种能量用于推进技术,那么恒星间旅行乃至星系间旅行的工程问题就能解决了。
或许还是不要吧。我万分感谢alanbond博士,感谢他为小说里的冰盾做了详尽的数学分析,他还向我指出冰盾的最佳形态是钝圆锥形。在未来,制约高速星际飞行的很可能不是能源,而是宇宙尘埃对冰盾的磨损和光子对它造成的蒸发损耗。
1979年,我在慕尼黑参加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还在会上发言介绍了&ldo;太空电梯&rdo;的历史及理论,见《&ldo;thoughtexperint&rdo;orkeytotheuniverse?》(reprtedadvancesearthorientatedapplicationsofspacetechnology,voli,no1,1981,pp39-48andascenttoorbit:johnwiley,1984)。在长篇小说《thefountaofparadise》(delrey,gollancz,1978)里,我又对这个想法作了引申。
我要向jiballard和jtfrazer表示歉意,因为本书末章的标题取自他们二位截然不同的著作。
还要特别感谢康缇的diyawadanenila和他在佛牙寺的僧众,承蒙他们的邀请,我才能在那段纷乱的日子进入寺中的藏宝室。
阿瑟?c克拉克
小说阅读尽在【春风拂槛露华浓】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