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齐了,连李维明也被替了回来。徐亮把情况和要消灭这股敌人的决定告诉了大家。小旺子一听:“好办,副团长,我把轻重机枪一字摆开,一次扫射,这伙鬼子就报销的差不多了,剩下的要想卧倒隐蔽,我再用迫击炮点名,保证速战速决!”
二连长倪德平也是最早陈浩带来的兵,推了小旺子一把:“去去,败家子儿,就二十多个鬼子,用的着你这么浪费弹药?咱们是突围作战,补充困难,你那些重机枪、迫击炮,弹药用完了还不成了废铁?”
徐亮:“更重要的是,这样会误伤许多老百姓。”
“什么老百姓,汉奸!”
“怎么是汉奸?”
“给鬼子干活还不是汉奸?”
“你没看见他们都是被逼的?我们共……军人的责任就是要保护老百姓。”三连长争辩道。
徐亮一挥手:“别争了。我准备来个速战速决的打靶训练。”
大家一听来了兴致。
“你们,把咱们枪法好的弟兄全部集中起来,包括我、梁营长、倪连长、汪连长都算,选够23个,每人分配好射击目标,再给每个射手配两个辅助射手,三人一组向同一目标同时射击。瞄准好,听我枪响为信号,一齐射击,争取一次齐射干掉大部分敌人。”
“那我呢?”李维明问。
“看见南边的柳树林了吧?你带一个班悄悄迂回过去,这边枪响后,若残余的敌人隐蔽还击,你们绕到他们侧后,把他们收拾掉。”“是。”
“大家一定要注意隐蔽,不能让敌人发现。强调纪律,没有我的信号,决不能开枪!这里已是敌后,一定要速战速决!”
23个射击小组选好了,悄悄向前移动,隐蔽进入射击阵地,每组都分到了不同的射击目标。有几个辅助射手还是刚学会三点一线瞄准,从来都没有实弹射击过的新兵,他们都被搭配在骨干的旁边。
夕阳西下,有些晃眼。麦田间的鬼子不时走动,而路边的10个鬼子却都端着枪,站的笔挺。徐亮暗暗称奇:“这些鬼子真不简单,这军姿站的,也好,比靶场的靶子还好打。”
这些个日本兵从日本哪里来?宇都宫?长野?北海道?在家乡也应该是日本的百姓,如今为了他们的天皇陛下,为了他们“神圣”的大东亚圣战闯到中国腹地鲁豫交野烧杀抢掠。当他们张牙舞爪地面对中国百姓的时候,可曾想到要当徐亮训练射击的靶标?
徐亮持一支七九步枪向较远处麦秸垛旁的鬼子瞄准,他和小旺子分好了这两个靶子,心中又转念:“这些鬼子为什么只盯着麦田里的民工,却对这片潜在威胁最大的青纱帐毫无戒备?大概真以为这里已是他们的后方了?这些家伙要为他们的轻狂付出代价。”
第一卷
→第二十三章-麦田打靶(2)←
约摸李维明已到了那片树林,徐亮把左手在空中挥了一下,然后又瞄了一下,扣动了扳机“叭”麦秸垛旁边的一个鬼子应声倒地,紧接着68颗子弹几乎同时向各自的目标飞去。20个敌人被瞬间击倒,其中,靠近路边的10个“固定靶”全部被击中,有的同时中了两弹。战争初期,鬼子兵的兵员素质较高,受到突然打击,活着的鬼子立刻卧倒,翻滚着寻找隐蔽处,包括受伤倒地的两个鬼子也立刻开始就地还击。弯腰割麦的群众炸了窝似地四处乱跑,有些被残余的鬼子打倒在地。其他的趴在地上不敢乱动了。
这边枪刚响,南边也立刻响起了枪声,跟着手榴弹的爆炸声也传了过来。
徐亮命令:“停止射击,隐蔽好!”又对几个优秀射手说:“咱们几个等这5个鬼子起来逃跑时再打!”
刚要派人到南边看看李维明他们怎么回事,李维明派回来的人到了:“报告,南边路上来了鬼子三辆马车,一共有13个鬼子,还带着一挺歪把子机枪。”
“小旺子,快带直属队和一连的人增援李连长!”徐亮口中一边下着命令,一边扣动扳机,“叭!”一个起身向南边树林奔跑的鬼子一头栽倒在地上。
其余的鬼子赶紧卧倒在麦地里,向青纱帐这边盲目射击。两个负伤的鬼子也艰难地拉动枪栓,一枪一枪地向东打着。
徐亮深恐拖下去不利,可又不想误伤老百姓,不由得有些焦急。倪德平道:“副团长,我带人冲过去,把剩下的几个家伙干掉。”
“不行,那样会有不必要的伤亡。”
一挂无人驱赶的大车由南向北奔到徐亮他们跟前,车上只有一具怀抱歪把子机枪的鬼子尸体,倪德平抬手一枪,那匹惊马向前冲了几步倒下了。车横在路上。
南边响起冲锋枪的射击声。
此时在一个伏在地上的鬼子身后,一个民工猛然跃起,挥动手里的镰刀砍在那鬼子的后脖颈上,旁边一个鬼子见状,站起身,挺起刺刀向那农民扎去,徐亮、粱有田两支枪同时响了,那鬼子向前一冲,刺刀扎入地下,死尸竟没有立刻倒地。其他两个伏在地上的鬼子伤兵被一拥而上的百姓们的镰刀砍得乱七八糟。
柳树林中,小旺子带人冲了出来,此时这片麦田里已经没有活着的鬼子了。
李维明带人迂回。从青纱帐里向南到了和柳林平行的位置,发现这里是一条两、三米宽的小河沟,路上有一座石板桥。那片柳林实际上是河堤的一部分,高出麦田约两米,这在平原地区就算是一个小高岗了。刘奋战刚要出青纱帐过路向北,李维明一把拉住了他。李维明下到沟里,钻到石桥下,然后探出头迅速向路的南北两边观察。急忙退回,指着一个战士:“你,快回去向副团长报告,南边来了鬼子三辆大车,共有13个鬼子,带了一挺歪把子机枪。记住没有?”“记住了。”“快去!注意隐蔽!”那战士猫着腰顺着青纱帐回去报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