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李莲英祖籍 > 第200章(第1页)

第200章(第1页)

慈禧太后的脸色愈加难看了,她怎么也没有想到时隔这么久竟然还有人敢就为同治帝立嗣事发议论,而且是在这个时候、用如此的方法。想想都怪这小李子,那个人不好荐,偏偏给我说了这么个人,于是说道:

&ldo;小李子,你看看这个折子。&rdo;

李莲英急忙双手接过。本来看见慈禧太后发怒,他心就七上八下的,待看了这折子,更是吓得六神无主。心想吴可读呀吴可读,你什么时候死不好,偏偏在这个时候;为什么又偏偏找上我李莲英,这可让我如何是好呀?

&ldo;记得这个吴可读是你让我批准他去的,是吗?&rdo;

李莲英闻听赶紧趴在地上,磕头如捣蒜般地说:&ldo;太后息怒,都是奴才不好。当时他找奴才,奴才因为他在京颇有些名气,所以就……。奴才也没想到他会这样做,如果知道,借奴才个胆子奴才也不敢呀。&rdo;

&ldo;你是不是又收了人家的东西?&rdo;

&ldo;没有,真的没有!&rdo;

&ldo;没有就好,如果让我知道你收了人家的东西,我可轻饶不了你。不好好做事,就知道给我惹麻烦!&rdo;

&ldo;是,是。&rdo;李莲英急忙说道。

&ldo;你说我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呢?&rdo;

&ldo;奴才不知道。&rdo;

&ldo;我想给他来个诛连九族,看以后谁还敢再给我提起这事。&rdo;慈禧太后恶狠狠地说。

诛连九族,这可万万使不得,李莲英听了可急了,他倒不是关心吴可读全家老小,而是怕事情搞大了把自己给露出来。心想万一那吴可读的家属再上个什么折子,说出我收了他们的东西,那岂不糟了?于是急忙说:

&ldo;太后息怒,这事您老再考虑考虑,奴才觉着……觉着这样对您不利。&rdo;

&ldo;喂,这话怎么说?&rdo;

&ldo;奴才是这样想的,这吴可读虽官小,但在京城的名气却不小,听说他死的那天天上竟然飘飘乎乎下起雪花来,人们都说这是上天为他所感动,才突然降雪以彰其节。如果这样做,恐怕对太后您很不利。虽说太后您现在大权在握,可众怒难犯呀,更何况还有&lso;东边&rso;在。&rdo;

慈禧太后一听,觉着也有些道理,便问李莲英:&ldo;那你有什么好法子?&rdo;

李莲英一听有转机,心才算放了下来,于是说:&ldo;奴才想您老不如把这事交给礼亲王,让他负责召集王公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的官员讨论处理。这样既可以体现出民意,又可以显示太后您的大度。&rdo;

&ldo;好吧,你就传旨让礼亲王处理这事吧。&rdo;

这礼亲王世铎乃礼烈亲王代善之后,在亲贵中,是出了名的好脾气,而且最是惧怕慈禧太后,所以这次李莲英便建议由他负责。礼亲王世铎一听让他负责,急忙问道:&ldo;李总管,不知太后她老人家是什么意思呀!&rdo;

&ldo;太后的意思您难道还不明白吗?王爷,现在是什么局面,您照样维持,不就成了。&rdo;

世铎一听唯恐自己出了差错,于是说道:&ldo;李总管,我也不太清楚太后的意思,您看这样好不好,等讨论的时候您来,如果结果合适,咱上奏;不合适,咱再接着讨论。&rdo;

&ldo;既然王爷您这么说,我敢不答应吗?&rdo;李莲英听了礼亲王的话,自然乐意,这样他自己不是更安全了吗?

四月初一,内阁大堂,红顶花翎,不计其数,近支亲贵,无不出席。正中间端坐二人:礼亲王世铎和李莲英。看看时候不早了,礼亲王开了口:&ldo;奉太后旨意,今天约诸位到此讨论一下吴可读遗折那件事怎么处理。为了使诸位的看法更加符合太后的旨意,我特意请了李总管来。&rdo;

王公大臣一看,还能不明白太后的意思吗?有的说吴可读的奏折纯属妄议;有的认为吴可读预定大统的说法是不可行的,是在破坏祖宗家法;更有的人说吴可读精神不正常。众说纷纭,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吴可读不该上这个折子。

礼亲王扭过头看了看李莲英,李莲英笑着点了点头。于是礼亲王便将众人的看法综合起来,写了个折子交与了李莲英。

慈禧太后看了这份经过&ldo;民主讨论&rdo;的折子自然是满心欢喜,心想我倒不如卖个人情,于是特颁懿旨宣示文武百官:

吴可读所请颁定大统之归,实与本朝家法不合。皇帝受穆宗毅皇帝付托之重,将来诞生皇子,自能慎选元良,缵成统绪,其继大统者为穆宗毅皇帝嗣子,守祖宗之成宪,示天下以无私,皇帝亦必能善体此意也。有吴可读原奏及王、大臣等会议折,并闰三月十七日及本日谕旨,均著另录一方,存毓庆宫。至吴可读以死谏言,孤忠可悯,著交部照五品官例议恤。

懿旨一传,北京城内欢声雷动,&ldo;其继大统者为穆宗毅皇帝嗣子&rdo;这句话,正如慈禧太后所期待的那样,产生了预期的效果。自然,对于献此良策的李莲英,她更是恩宠有加了。

不过由于有了慈禧太后一句&ldo;以死谏言,孤忠可悯&rdo;,吴可读的葬礼倒是办得十分的隆重。

这一天,宣武门外的文昌馆内素车白马,盛极一时,除却亲王、郡王等亲贵向来不参与品官的祭典以外,从大学士起,到各部司官,下及各衙门正途出身的小官,无不亲临一拜。当时有个翰林院编修叫黄贻楫的,曾作挽联一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