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这些加在一起(防御手段增多、压制兵器不足、冲击时的步兵随伴火炮危机、铁路机动条件改善),必然使未来战役变得更加持久、更加困难。根据现在的坦克数量和东欧军队拥有的兵器(步兵火炮)情况,这些战役就其特点而言,更像1918年缓慢发展的行动,而不那么像1914年德军全面的强攻和机动作战或1920年红军的行动。由于当今防御兵器与总体上的、特别是在战斗中护送步兵的压制兵器的对比发生变化,徒劳冲击的次数、受挫进攻的次数、无战果却伴随着重大损失的战役的次数,甚至比旧沙皇军队在世界大战时期还多。只有增加压制兵器、投入大量坦克和使军队普遍摩托化之后,战役的发展速度才能提高到1914年的水平。
进攻正面的宽度
在现代数以百万计的军队占领宽大正面、防御稳固的情况下,依靠在狭窄地段实施一系列突破不可能最后突破这些正面。
狭窄地段的突击,即便是对战役正面全纵深实施,也只触及敌人很小一部分兵力。未曾触及的既有配置在其余全部宽大正面的兵力,又有留在浅近后方和深远后方的为数众多的预备队。这些兵力不仅能够在进攻一方正在实施突破的军队周围建立新的正面,而且能够对这些军队实施反突击。
现在,由于铁路在战争中的作用显著提高,由于有可能在3‐5日内向薄弱正面地段调遣拥有大量炮兵和专门机枪部队的10‐15个师,实施大规模突破变得极为复杂。只有在下述情况下,突破才能成功:突破能够牵制占领该正面的大量兵力;选择突击方向时使实施突破的军队对敌人其余正面处于有利的战役态势;该方向将导致进攻者的突击集团前出到若干要道,从那里能够向未遭直接进攻的敌正面翼侧和后方发展突击。
为了使敌人丧失广泛机动预备队的可能,必须使首次突击打到占领该正面的敌二分之一以上、至少三分之一的兵力。为此,冲击的正面应该足够宽,以使敌人为消除冲击造成的突破口,需要再投入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兵力。自然,那样机动,那样变更防御兵力部署,需要很多时间,因此,敌人如不大大后撤整个正面,就不可能做到这些。
一个突击集团军只能在25‐30公里地段实施坚决的冲击。这对400公里正面来说简直就是只扎了一针。那样的战役只能提出有限的局部目的。
要在上述宽度的正面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就必须在不少于150‐200公里的地段实施冲击,为此仅在第一梯队就需要展开50个师以上。
150‐200公里正面上的突击,如果是在敌人展开主力的战区实施,立即就会打到至少15‐20个步兵师(假设其主要战区有40‐45个师以上)。
在正确选择首次突击方向的情况下,这些兵力的很大一部分会被击溃。敌人为了对进攻者未遇严重抵抗的数个突击集团军实施一定规模的反突击,还要调至少15‐20个步兵师到战役地区,这里还不包括整顿首批20个步兵师所需的大量补充兵员。对于总共只有60‐65个师的军队来说,这样大规模地变更部署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不可能依靠尚未使用的预备队去实施。这15‐20个新锐步兵师要从其他地段撤下来。
突击样式
在正面如此宽的情况下,如果交战军队翼侧又有盟军保障或依托中立国家和大海,最初实施的初始战役就将永远离不开正面突击。
未来也应考虑到正面突击是不可避免的。正面宽度很大,又往往两边靠海,并由重兵把守。不实施正面突击,就不能前出到敌人翼侧,更不能前出到敌人后方。
在防御如现在这样坚固、稳定的情况下,纯粹的突破不能带来丰硕的战役成果。即便拥有巨大的兵力优势,即便拥有能够像重锤一样粉碎阻挡前进的一切的突击集团,也不能指望突破去重创敌人和消灭其大量兵力。在现代条件下,防御者可以轻而易举地把自己的主力从那样的突击下撤出,因此,正面进攻的战果不可能很大,在那样的战役中不能取得非同寻常的胜利。
但是,一系列大纵深连续实施的战役要求在第一次(初始)战役就对敌军造成重创,使进攻者能够放手进攻敌人的其他正面。因此,把针对被我们选为行动目标的敌军集团、从不同地域向交叉方向实施的各种突击组合起来,便具有重大意义,其目的是夹击、合围、俘虏、消灭这部分敌军。这种突击组合既可在轮廓弯曲的正面进行,也可在呈直线的正面进行。
由于现代集团军拥有如此大的战役配置纵深,对正面的迂回、包围纵深也应足够大,以免造成防御翼侧的单纯弯曲。防御的战役配置纵深至少可达20‐35公里。预定大规模实施的迂回,不仅要直接席卷敌人的战术防御地带,而且要席卷其集团军预备队的整个正面,以捆住敌人配置在该正面的所有兵力。为此,迂回翼侧的纵深应达到35‐50公里。实施如此规模的迂回,要派出几个(4‐5个)得到足够骑兵和摩托化军队加强的军。
但是,即便在实施那么大纵深迂回的情况下,军队在与敌人冲突时也不能避免纯粹的正面战斗。因此,迂回军队的突击力应足够强大。炮兵、坦克的编成应能迅速克服敌人经过调整的正面的抵抗。在任何情况下,各军都应拥有与敌人预备队遭遇时保证击退其任何抵抗的炮兵兵器,即能够在每公里正面至少展开30门火炮,与此同时,每个迂回军还应编有2叫个坦克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