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大纵深战役理论的经典案例 > 第77章(第1页)

第77章(第1页)

敌人新的航空兵兵团也将与新到的陆军部队一起出现在战役地区。其歼击航空兵会得到增强,新的轰炸部队会逐步出现。自然,这些新航空兵部队的机场也会成为进攻者轰炸航空兵的行动目标。进攻者会再次面临保卫自己后方最重要的目标,特别是保卫铁路修复作业地区和终点卸载站的问题。不过,歼击航空兵的基本任务仍然是从空中保障进攻军队的基本集团和自己的机场。后勤目标只能由高射兵器保卫。所有这些任务,都应在前推己方机场的同时有计划地时遂行。

航空兵应根据进攻总速度前推自己的机场。当军航空兵机场与战线的距离不大于25‐30公里,集团军航空兵机场与战线的距离不大于50‐75公里时,他们与(部队、集团军)司令部才能保持可靠的联络。根据这一情况,军航空兵过2‐3日,集团军航空兵过4‐5日即应变换机场。

这样的行动速度要求整个航空兵处于极其紧张的状态。即便战役持续时间长达一个月,也谈不上任何正常的休息。某些飞机,某些中队,整个整个大队,或者遂行侦察、轰炸、掩护这个或那个方向的例行任务,或者转移到新的机场。通常只能把非飞行日当成休息日,只有在极特殊情况下才能在飞行日进行短时间的休息。

一个月的紧张战斗将使航空兵付出很大代价。战争经验表明,这些代价在物质方面可达30‐40%甚至60%,在飞行员方面可达20‐30%。这些数字决定了物力和人力的储备量,此种储备在战役开始前就应预作准备,并逐次向前输送,以防部队被耗尽。

纵深如上所述、正面达250‐400公里的连续战役的打击对象,不仅是配置在这一正面或作战过程中可能开到战场的敌武装力量。这些战役还将波及敌国广大居民,并不可避免地使他们参加作战。在某些国家,这些战役将波及该国全部居民和各行各业;在其他国家,则将波及相当大部分的居民和行业。由于这些原因,那种战役的后果便由纯军事因素转化为具有政治意义的因素。由此可知,政治不仅在最初选择突击目标和方向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且能在战役实施过程中对军事行动提供帮助。在战斗行动波及的居民中正确安排政治工作,能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战斗结局。

在战役进程中,进攻者大规模变更部署会遇到很大困难。他们将远离铁路车站,而由这些车站本来可以沿铁路开始进行100‐150公里的战役调动。这一时节汽车运输又将完全忙于前送工作。

在4‐6个行程的地带,一切变更部署都只能以行军方法进行。当然,这种状况只能影响变更部署的速度。在技术上不排除、而是完全可能进行大胆的横方向调动,就像辖4个军的克卢克集团军在9月1头几日在马恩河地区进行的那种横方向调动。就是现在,训练有素的军队也能进行诸如集团军正面变换那样的部署调整‐‐这种正面变换要求在一昼夜、最多两昼夜中行军50‐70公里。

1指1914年9月。作者所举战例称为马恩河交战(或马恩河会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联军与德军于1914年9月5日至12日在马恩河地区进行的大规模遭遇交战。9月5日,德军第1集团军右翼与法军第6集团军先遣部队在法国乌尔克河地区遭遇,司令克卢克觉察其右翼和后方受到威胁,便由马恩河阵地调两个军向西北横向移动,增援乌尔克河地区的右翼。此举虽然改善了乌尔克河地区的德军态势,但同时导致马恩河地区兵力空虚,使德军正面受到严重威胁。法军由此打开宽达50公里的缺口,迫使德军全线后撤,输掉了此次交战。‐‐译者注

任何需要将军队调到其他正面(地段)的战役调动,都要求预先将军队后撤到距离达100‐150公里的若干铁路站,就是说,仅仅向各铁路站集中就需约一个星期时间。铁路可在军队到达卸载站前做好那种运输准备。

新战役的开始,取决于补充人员和物资损失、集中新弹药储备及完全修复铁路和土路的时间。

铁路是需要最多时间、又关系到所有其他问题的最薄弱的环节。

指挥问题

决心。军事行动是由装备相应技术兵器的武装力量进行的。决心应该以一定的物质器材为基础,因为正如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所指出,&ldo;资源帮助暴力取得胜利&rdo;1。如果说,战术受到战术兵团(师和军)正规编制及为其行动制定的条令规定的某种限制,那么,对战役法而言,统帅在定下决心时应该遵循的任何规定和原始数据,都还没有制定或得到承认。这一领域完全依靠统帅的&ldo;天才&rdo;、&ldo;直觉&rdo;、&ldo;灵感&rdo;。从旧俄军经验中,可以看到根据长官随心所欲的&ldo;直觉&rdo;、&ldo;灵感&rdo;处理这个最重要的军队指挥问题所引起的一切致命后果。定下无数没有根据、得不到物质器材保障、流血很多而胜利很少的决心,是俄国将军们一切活动的写照。其实,对战役法不仅需要而且可能进行一定的计算论证。汇合成战役的一定的战斗行动,需要十分确定的物质器材和人的努力。现在一切工作的目的,都是确定那样一些原始数据,它们应该在计算该战役所需人力物力时正确指导战役思维。

1引自恩格斯:《反杜林论》。全句为:&ldo;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是经济的条件和资源帮助&lso;暴力&rso;取得胜利,没有它们,暴力就不成其为暴力。&rdo;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11页。‐‐译者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