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看到两人兵败后失魂落魄的样子,惊诧地说道:“你们这是干什么?现在正是追击的好时机,这一去定能取得大捷!”
尽管是走回头路,但看到贾诩这样自信的鼓励,两人再度率军追击。双方一交战,胜败立判,结果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联军高唱凯歌得胜归来。
战后,两人钦佩地向贾诩请教:“先生的计谋实在高妙。你究竟用什么方法在战前就知道战斗胜负的?”
贾诩谦虚地笑答:“像我这种程度,只不过是兵法中最初级的水平了。第一回追击时,因为敌人早就料到会被追击,所以肯定授计留下强兵断后。这是退却兵法中的常识,然后当你们第二回追击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对方会认为追兵不会再来,结果就让强兵做前锋,弱兵当后卫。自然战斗力和士气大减,这时乘虚追击肯定能获大胜。我的话之所以灵验,只不过是深信这些道理罢了。”
二十四北客
曹操率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许都。在解散远征军建制时,他对身边的诸将说道:“先前,我军在安象遇到强敌阻击,一名陌生的将领带着不足百人的士兵在我苦战时援救了我。此人想必是我所期待的将官。查一下他是属于哪支军队的。”
根据曹操的命令,一名幕僚站在将台上,向全军将士传达了事情的缘由。
少顷,从队伍很远处传来了应对的声音。只见一位面目英武的武将腋下夹着一柄枪走出队列,站在曹操面前敬礼后朗声答道:“我就是丞相说的那个人。”
曹操看了那人一眼,问道:“你是什么出身?”
“嗯,丞相可能不记得我了。我曾经在剿灭黄巾贼之乱中立过小功,一度荣任过镇威中郎将。后来因为想家就回到家乡汝南。我叫李通,字文达。”
虽然不是故交,但过去曾听说过他。曹操像拾到一个宝贝那样,高兴地说道:“你很会抓住机会,既救了我的急,又接近了我,说明你足智多谋,堪任一方守将,真是神妙之至。这样吧,你还是回乡镇守汝南吧。”接着,曹操封他为稗将军、建功侯。
过了一天,留守许都的荀彧在举行了庆祝曹操还都仪式之后,突然向曹操请教道:“先前我派飞骑向丞相报告,在归途中刘表、张绣两军会扼守险要阻击大军通过。当时丞相回答说‘不用担心。我有必破之计!’丞相为何在这之前就能这样确信呢?”
曹操笑道:“哦,你是指那个时候吗?——那时我军疲惫困乏到了极点,刘表和张绣对我们这支疲惫之师肯定有必杀的准备,所以他们一定会在半路上整军以待。这样险恶的形势,使我们不由得产生了同归于尽的决心,因此我军将士在这无处遁逃的绝境中只能拼死一搏了。其实,人处逆境都是这样的,到了这种地步只有押上自己的身家性命才能死中求生。正因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我在大难面前能确信自己必胜。”
曹操的这番话语立刻被广泛地传播开来。大家都认为:“只有像丞相这样的伟人,才能真正体悟到孙子兵法的精髓。”
曹操虽然大败而归,但人们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对他更加心悦诚服了。
尽管如此,今年的秋天却没有去年那样的庆典。
眼下虽说是“燕去雁来”的季节,但京城内的旅舍里却是一派繁忙景象。来自各州的秋季时令瓜果蔬菜大量上市,各地进贡的绢布、肥马等也汇集京城,真所谓物华天宝,极其繁盛。
一天,有一行显贵们带着五十名随从,一路风光地来到了驿馆门前。
“听说这些人是冀州袁绍派来的使者。”
旅舍的老板对这批客人敬若上宾。
在京城,只要一提到袁绍,可以说是无人不晓。一般的凡夫俗子都有这样先入为主的看法:他是个著名的大诸侯,拥有占天下几分之一的大片北方领地。此外,他是汉王朝世代公卿的名门之后,其威望远在新贵曹操之上。
刚从宫中退出的曹操回到丞相府后正在小憩。
这时,郭嘉来到曹操的睡榻前,施礼后恭敬地说道:“丞相,我有一样东西要转交给您。”
“什么?是书简吗?”
“是的,袁绍的使者远道而来,现入住京城的驿馆,托我将此书简转交给丞相亲览。”
“是袁绍的来信?”曹操说着随意地打开了书简阅看,他一边看,一边不时嘎嘎地笑着,就如秋天芭茅草发出的声音。曹操道:“这是袁绍自私自利的要求。先前,我曹操顺利建立许都时,他还问我要不要派军队到京城来。而从他这次的信上来看,他说因为和北平太守公孙瓒之间发生了边境纷争,自己军粮匮乏,兵马也不足,问我能不能和他合力作战。而且他在信中文辞傲慢,简直把我曹操看做京城的守门人了。”
曹操看完信后非常不快,脸上显露出愠怒的神色。接着,他犹嫌不足,又不禁用手敲打着书简。
他余怒未消地对郭嘉说道:“袁绍不仅在这件事上傲慢无礼,而且平素我以天子的名义和他往来政务文书时,他也经常用词不逊,把我视作一个普通的官吏。我虽然一直隐忍不发,但总想何时能打断他那高傲的鼻梁骨。其实他在冀州一带的旧部对他也非常不满。……他自己已经到了力量不足、独自叹息的地步,却还异想天开地向我借兵攻打北平,甚至还要借粮食。什么都想伸手向我要,真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无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