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黄埔军校同学录 > 第20章(第1页)

第20章(第1页)

在参照苏联模式后,军校以孙中山提出的&ldo;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rdo;为宗旨,采取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针,为国共两党培养造就军事政治人才。为此,国共两党对该校都极为重视,皆选派重要干部到校任职。孙中山亲自兼任校总理,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熊雄先后担任军校政治部主任。正是孙中山试图通过黄埔师生为纽带,团结两党共同革命的写照。

黄埔军校突出政治教育的特征,是孙中山&ldo;以俄为师&rdo;的办学方针的具体体现。从黄埔军校开设的政治课中,也可看出深受苏联的影响。在苏联顾问的直接参与下,军校开办内容丰富的政治课,对学生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教育,同时也注意向学生灌输马列主义思想。

第一期黄埔生开考(1)

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传出后,各地有志青年报考十分踊跃。因为各地军阀并不支持甚至反对这样一个新生的军事学校,招考的第1期学生多采用秘密招生方式。为了保证学生政治质量,每一名学生录取时要有两名担保人。当时除在广州可以公开进行招生外,其余各省因都在军阀统治下,不能在这些地区公开招生,因之委托出席国民党&ldo;一大&rdo;的各省代表回原籍后代为秘密物色选拔考生来校应考。

由于这时国民党在许多地方还没有建立组织,因此,非常重视培训革命军事干部工作的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招生工作中起了突出的作用。当时正是国共合作时期,中共党组织可以保送初试。在黄埔军校招生期间,各地党组织积极动员和选送符合条件的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革命青年报考。3月,共青团广州地委发出第7号报告,称将在广州创办军官学校,拟派三四名同志赴考,预备在将来参加军人运动。共产党人何叔衡在湖南长沙负责办理军校第1期秘密招生事宜,介绍赵自选、陈作为和郭一予等持函到上海见毛泽东。当时,毛泽东、恽代英负责上海的招生工作。

考试是严格的,标准要求也很高。报考者一般要经过3关,第一步是

各省区的初试,第二步是大地区范围内的复试,第三步是军校的总考试。

基本程序是,全国19个省区分别先进行招生初试,初试合格后再介绍到

1924年2月,黄埔军校筹备处公布的下级干部复试名单。

上海、重庆等地复试,如当时毛泽东即在上海负责复试工作,复试合格后再送到广州参加总考试。军队也是如此,东路军总部及其所辖各部队之下的军官数十人报考军校,东路军总部为慎重起见,先在本部预考,合格者再送军校复试。从总体上看,报考青年的文化水准也比较高,约有13是中学或专科学校毕业生。报考人数至3月27日已达1200余人,超过计划招生人数3倍多。

在报考军校的过程中,也避免不了有鱼目混珠者。有些人把报考军校作为追名逐利的捷径,想通过不正当办法进入军校。为保证学生质量,军校试验委员会于4月7日在广州《民国日报》刊登公开启事,谢绝各方推荐函件,郑重声明坚决按考试成绩,择优录取新生。

3月27日,军校以广东大学、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为试场,举行第1期新生入学考试。第一门考作文,题目是要求考生论述中国贫弱的原因和挽救之良策。还有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的考试。参加考试的学生共1200余人,3天试毕,因考生学识较佳者颇多,故酌量多取。4月28日发榜,经严格考试,第1期共录取正取生350人(还有说360人或372人),备取生120人(黄埔一期生徐向前还有说117人或100余人)。在第1期录取生中,约有共产党员近60人,占学生总数的18。

当时负责筹建军校和招生工作的张申府回忆说: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孙中山在苏联、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着手筹建黄埔军校。军校完全是按照苏联红军的原则和制度建立起来的。孙中山请来几名苏联教官作为军事顾问参加军校的筹建工作,他们中间有人讲英语、德语,由我给校长蒋介石当翻译。那时我一面在广东大学教书,一面参加筹建黄埔军校工作,具体负责第1期学生的报名、入学考试和录取工作,并负责安排课程表。不久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军校招生简章在报上登出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报名学生十分踊跃。初试合格的各地学生需要到广州再通过复试才能最后被录取。第1期学生的试题,是我同几位苏联顾问事先商定的。考试分笔试和口试两种,我主要负责学生的口试,同时还兼管笔试监考和阅卷工作。录取揭榜时,共产党员蒋先云名列第一。

徐向前(象谦)投考黄埔军校,是他在《新青年》杂志上看到了《招生简章》。这个因为在学堂上大讲雪耻救国故事而被迫辞职的小学教师,从此立下宏愿,要到黄埔军校去做一番救国救民的大事业。他悄悄约上几个同乡白龙亭、孔昭林、赵荣忠、郭树棫等,从山西来到上海,在环龙路一号进行了初考,被录取后,又从上海直奔广州。

第一期黄埔生开考(2)

出身书香门第的杜聿明和他的要好同学阎揆要(阎奎耀)、关麟徵、张耀明等,也是从《新青年》杂志上得知黄埔军校招生的,便从陕西匆匆赶来。然而,考期已过,多亏了陕西同乡、同盟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举黄埔一期生,时任师长的宋希濂。荐,才获准补考。否则,在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方阵里就会少一位阎揆要中将;在后来的长城抗战中,国民革命军里也就少了一位关麟徵师长,昆仑关大战则会少了一位杜聿明军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