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哈努克的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赞扬,促进了社会稳定。
西哈努克家族--14 中立外交
14 中立外交
西哈努克要把柬埔寨建成亚洲的瑞士‐‐永久中立国。
西哈努克说周恩来&ldo;那高超的智慧、渊博的学识和文
雅的风度,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rdo;。
西哈努克不能原谅的一种疏忽
美国人的拉拢计划泡汤,柬埔寨通过了中立法案。
正如我们在第一章中介绍过的那样,柬埔寨有过辉煌的过去:在12世纪初,吴哥王朝的鼎盛时期,柬埔寨是当时东南亚最强盛的帝国。它的疆域包括今天的越南南部、老挝、泰国、马来半岛的北部和缅甸的一部分,几乎包括整个中南半岛。但后来走向了衰落。当法国人到来的时候,柬埔寨的版图就变成了现在这样。当王位传到西哈努克的时候,他已毫无能力去重振它古代帝国的雄风了,唯一可能的是如何摆脱亡国的命运。西哈努克的确要比他的先王们幸运得多,世界形势给他创造了机会。在战后世界殖民主义大崩溃的年代里,他抓住了机会,以和平方式赢得了独立。
柬埔寨能够永久地维护这种独立吗?这是西哈努克在以后的几十年里思考和解决的主要问题。他总结了自己国家的历史,也研究了世界其他小国的命运,最终悟出了一条原则,那就是中立。他要把柬埔寨建成亚洲的瑞士‐‐永久中立国。
这条原则并不是在独立以后立即形成的。这种思想最初是在1953年9月,法国向柬埔寨移交军队、警察和司法权力之后,由西哈努克的首相宾努表述出来的。那时,为了寻求国内的和平,他向亲共的伊沙拉分子和越盟发出了呼吁:&ldo;虽然我们不是共产党人,但我们并不反对共产主义,只要它不是外界强加给我们的……越南发生的事与我们毫不相干,&rdo;并且保证,独立的柬埔寨不会被人们用来作为反对越盟的军事作战基地。这个宣言引起了高棉抵抗力量和西方帝国主义的同时责骂,而责骂的用语就是&ldo;中立主义&rdo;。西哈努克对&ldo;中立&rdo;一词似乎没有感到有任何耻辱,相反得到了启发。从此,他开始把中立引入了他的外交政策。
十分巧合的是,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又规定了柬埔寨不得参加任何军事同盟,不得为他国提供任何军事基地的中立化条款。这正是西哈努克所追求的目标。后来,特别是在1955年以后的一系列外交活动中,中立政策便成了西哈努克的一面旗帜。
西哈努克的中立原则正式公诸于世,是在1955年4月的万隆会议。万隆会议为西哈努克亲王在外交舞台上崭露头角提供了极好的场合。
万隆是印度尼西亚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避暑胜地。1955年4月,亚非两大洲已获得独立的国家的领袖云集于此,讨论他们共同关心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合作问题。大会于4月18日开幕,历时6天。有29个国家的领导人及其代表团与会。这是世界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大国参加的完全由新独立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了战后随着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新兴的第三世界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的崛起。在一些大国的领袖们,如周恩来、尼赫鲁、苏加诺、纳赛尔的共同努力下,大会成功地通过了反映亚非国家共同立场的以中印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核心的十项原则,产生了以反殖反帝,争取民族独立,要求友好、团结、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心的万隆精神。
西哈努克的中立政策恰好与会议的主旨相吻合,因此,他在这次会议上异常活跃。他在大会上发表了&ldo;关于柬埔寨奉行中立政策的声明&rdo;。他表示柬埔寨始终坚持中立,决不被用来作为别国侵略的基地。他的讲话博得了周恩来的高度赞赏。周恩来对柬埔寨保持同法国的密切关系也表示称赞。他劝西哈努克,要当心美国,因为它&ldo;比帝国主义还要帝国主义&rdo;。他对西哈努克分析了为什么法国没有像美国那样重新奴役刚刚独立的柬埔寨的危险性。
也许是观点的一致,周恩来与西哈努克一见如故,从此两人结下了伟大的友谊,直到周恩来1976年去世。像对任何其他人一样,周恩来的魅力很快就令西哈努克倾倒。西哈努克在描述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感受时说:&ldo;他那高超的智慧、渊博的学识和文雅的风度,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rdo;为了庆贺他们之间的真诚友谊,周恩来在他居住的别墅里设午宴招待了柬埔寨代表团。
西哈努克对中国厨师的技艺高超早有所闻。1954年,柬埔寨赴日内瓦会议的代表团回国之后,就向他炫耀了周恩来在日内瓦为他们准备的美味佳肴。这一次轮到西哈努克自己来品尝了。那次午宴令西哈努克满意自不必细说。但是使他毫无思想准备的是一瓶称作&ldo;茅台&rdo;的烈性酒。亲王刚喝了几口,便神智有些恍惚,舌头也把握不住了,话也多了起来。那以后,凡是他要作周恩来的客人,都十分当心。然而,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周恩来在喝了许多杯茅台之后仍然头脑清醒,镇定自若。他不得不佩服这位既有酒量又有智慧的外交家。
就在这次会议期间,周恩来以毛泽东的名义邀请西哈努克访问中国。他也向周恩来发出了同样的邀请。一年以后,他们的互访便成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