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热情洋溢的端来水果热茶,不住地拦他们两留下来吃饭。
“真不用了,谢谢哈。”
“那您两位路上注意安全,辛苦辛苦!”
家长一路把他们送到小区门口,也跟着感慨:“为了这臭孩子我们付出太多了,小时候哪儿这些规矩啊,还得跟着陪读。平时上班隔着老远,光是坐地铁就得一个小时。”
“也是为了孩子,都不容易。”
等汽车再次发动,陆凛算了下时间,感觉时间充足,还能再走访两家。
裴灼用手机比对着地图的位置,感觉哪儿不对。
“杜仲他们家好像是住在棚户区?”
“哪条街道?”
“猫眼胡同旁边。”
陆凛应了一声,调转车头开了过去。
北京很大,各种元素堆砌在一起,有种违和又融合的感觉。
摩天大厦外隔一条街就是老胡同口,穿过长巷能瞧见民国名人故居,路口的老樟树活了好几百年,如今依旧枝繁叶茂。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胡同里安静到能听见蛐蛐叫。
裴灼怕被学生看见,没有牵陆凛的手,只是靠的很近。
两人在迷宫般的胡同里按着导航连着拐了几个弯,终于再次串了出去,找到了那个棚户区的位置。
这一片都等着拆迁等了好几年,是乱糟糟的城中村。
碎玻璃片和垃圾袋堆积的满地都是,道路狭窄泥水遍地,按摩店的灯光泛着暧昧的粉红色。
这里的房子都是低矮的平房和瓦房。
小胡同里的人虽然住宿条件不好,但都带着本地人的自信,其实日子过得都挺顺快。
一部分外来人口则蜷缩在比平房还要简陋的小区域里,天蓬上压着塑料纸和石头。
陆凛握着裴灼的手腕,带他趟过了瓦片斜翻的泥水路口,数着门牌号找到了杜仲的家。
刚才给家长打电话没人接,虽然是早早的确认过,但这时候可能不在。
裴灼敲了敲门,侧耳听见了细碎的跑动声。
“杜仲在不在?”
他对这个学生记得很清楚。
刚开学那会儿,他上课发言声音很小,说话时带着房山地区的口音,头发剪得不是很整齐。
“杜仲?”
铁门被嘎吱一声打开,灯光映的纱网门满是灰尘。
“裴……裴老师?”学生有些惊慌:“您也来了?”
他急促的拿衣角擦了擦手,给他们开了门。
进去还没走两步,里头就传来了浓厚的霉味和酒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