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离坐起来笑嘻嘻介绍:“向安,这是我妈。”
向安忙说阿姨好,叶娴走到他身边看了一眼他手里的书,温柔笑道:“哦,看的《汴京花夜》?这本是挺好的,女主角漂亮活泼,是你们小伙子喜欢的型。”
向安有些无措,他一向不擅长跟人交际,尤其现在,更不知道怎么答话。叶娴却似乎对他很感兴趣:“听曲离说你很爱看书?”
向安想点头,没能快过曲离撇嘴:“爱看着呢,一沾上书跟魔怔似的,谁也不理。”
碍着叶娴就在面前,向安不好白眼,曲离嗤一声,叶娴笑笑没说什么,临出房门还跟他道谢说曲离在河宁受他照顾麻烦了,弄得向安很惭愧。
这种感觉奇怪死了,向安就跟小媳妇儿见家长似的莫名拘谨。偏偏曲离一根筋傻乎乎的,还拍拍他肩让他放松点就跟自己家自己妈。
哈?谁妈?
好在曲离父母平时工作忙,基本见不了面,省去大把寒暄客套时间,向安好歹能自在点。
平日里曲离会带向安到处逛逛,锦城旅游业发达,几条古色古香的老街人潮熙攘,小巷美食极受追捧,名胜啊古迹啊来往游客络绎不绝,曲离就把手搭在向安肩上,两个人东隅西里南街北巷串了好多天。
正月十五是元宵,城西阆山文庙有灯会,每年都办得很热闹。本来晚上曲离让收拾收拾穿厚实些出门,向安还以为他们要去看灯会,结果是带着他嘿哧嘿哧上了城西一幢大厦天台。
天台上胡乱拉了些彩灯,放着箱啤酒。
向安正诧异,曲离铺开一块厚实毛毯,坐下说:“我爸公司就在这下边,站得高看得远,咱俩今天就在最接近天堂的地方过元宵,哈!”
又指了指西边,“那就是文庙,你看那儿花里胡哨的灯,现在一定挤死了。”
向安看过去,远远地看到雾气迷茫的灯光里有座黑扑扑的山,山脚灯火繁盛拉开好几里,光影绰绰,想象得出气氛热闹。转头再看这边,市区灯光明亮,也有街道店铺张灯结彩,一览无遗。
曲离拿出啤酒,递一瓶给他,再咬开自己的盖喝了一口,龇牙咧嘴说“哇,这么凉”,又喝了一口。
向安走过去靠他坐下,也开酒喝上一口,却没说什么。
本来依向安的性格,喝酒都是意思意思点到即止,何况是啤酒,根本不可能醉人。
但这回不大一样,花灯彩光,酒酣风冷,边上坐的也不是别人,曲离他还是放心的。这么一来,一口一口往嘴里倒的不是啤酒,简直成了应景的惆怅。
等文庙那边远远地有人放孔明灯,摇摇晃晃模模糊糊,向安就不清醒了,他从来也没喝醉过,不怕出洋相,絮絮叨叨地抓着曲离说话,脸上一管鼻涕两把眼泪都快流成了黄河长江,还不怕死一把扯过曲离的围巾胡乱擦。
曲离没见他说过这么多话,可能觉得有趣,显得出奇耐心,只揽着他的背,轻轻安慰:“没事,哭出来就好了。没事,还有我呢。”
小时候向安他们家也是做生意的,他从小在省城长大,家庭和满三代同堂让人羡慕。爷爷是知识分子,爱看书,给他们讲故事。他们家里曾经也有个书房,里面全是爷爷收藏的字画书籍。
他曾经也是被含在嘴里捧在怀里长大。
后来初一那年他爸突然生意失败,一夜之间倾家荡产,还牵连到姑姑也负了债。全家一贫如洗,爷爷拖家带口回到涪安老家,他爸经不起打击,整天沉迷麻将酒精逃避现实,他妈受不了,回省城找到已经很有出息还对她念念不忘的初恋,寄来一张离婚协议和大笔钱。
向安说那是他人生中最痛苦的一段日子,但他不怪他妈,毕竟那时候他自己看着向子钧的模样都恨不得人没了了事。
他爸颓废三年,从他初一到高一整整三年。三年里是爷爷主持整个家,一个总是拿笔写字戴眼镜翻古书的老人扛起锄头每天上后山开荒种地,却仍然不忘送他和妹妹继续上学。
向安生命里做的第一个重大决定,是接下他妈寄来的那笔钱。还了债,用剩下的零碎在镇上给姑姑盘了间很小的铺面。
他说他和妹妹长这么大,欠了很多人。他说曲离你知道亲情吗?亲情就是不论你走多远,都有个可以回去的地方,就是不论你欠了多少,他们不望你还。
曲离搂着他不住点头,嗯,我知道,我都知道。
向安一直自诩懂事。高一分科,想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嘛,脑子一耿就填了理科。后来高考分数不够,勉强上河宁理工被调配到数信系也从来都是欢欢喜喜的样子。
他回家从来只说好不报忧,他以为这样就不会让人担心不会让人牵挂,可其实爷爷都看在眼里。
分到理科那年寒假,向安从学校回家,爷爷坐在堂屋里半晌没吭声,下午一个人在镇上麻将馆找到向子钧,当着所有人面给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向子钧颓废三年,这是爷爷第一次发了火。他脸上五个手指印清晰可见,愣睁睁看着爷爷打过他之后大步跨出门去。
从那天起,家里的魂才重新回来。向子钧跟着镇上相熟的年轻人一起去省城,找了个建筑工地的活,每月开始往家寄钱。
说到这里向安笑了笑:“爷爷在我心里就是一个巨人,只要有他在,我们就什么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