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度与神秘性。
咱回到正题。
其次,是组织干事,团委书记,财政所长在乡镇享受副科级待遇,掌管钱袋子,在乡镇有不少能提拔到副镇长。
在乡镇提拔,一般刚开始是副镇长、不是党委委员、然后再一步步往上爬,乡镇“三年一小动,五年一大动”,干部流动、提拔、互调,都非常频繁。
如果能走得顺利,每次调整,就都能往上走一个格,比如,组织委员→纪委书记→副书记→→镇长→书记。
这是生态链。
如果人有潜力、比较幸运、能力特别强,在每次调动的时候,算上每次都能提拔,那么在乡镇,从副镇长到书记,也至少要十五年。
当然,有特殊关系和本领的除外。
大多数的乡镇干部,都是在苦苦等着,若一步跟不上,则步步跟不上。
在乡镇,如果能熬到正科级,那就是非常幸运了,祖坟上冒青烟了。不过,也基本上老死在祖坟边啦。
比如老油条薛志祥。
尽管孙明在心里记着,跟老干部打交道,除了尊重,还要时刻记得长幼有序。
因为,年龄大的人,也是一本账、一笔财富。假使在工作上有了什么闪失。人一年龄大,就容易想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往往是哪怕一点点轻佻的表情,可能就会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恐慌。老干部先乱,素来会造成很大的问题。
在乡镇,如果觉得没有混头,实在提拔不上去了,很多从就撂挑子、回城了,一般在局里担任副局长,或者主任科员到老。比较好的乡镇的书记,运气好的话,回城能干一把局长,差点的乡镇的书记,回去能干上个局党委书记。
当然,这和人的活动能力有关,有的大镇的书记,是副处级,如果运气特别好,能直接晋升,做副县长、,甚至直接成为常委。
比如,人家孙明,不算运气特别好。他算坐飞机那种。
自己只有干瞪眼的份。
……
今天的饭堂,气氛很不一样,各人都怀着心事,想着与自己有关的问题。
时机多难得啊!
樟木乡在北边,号称北极村嘛。在承安县,南北差异很明显,南边是几个工业重镇、实力雄厚;北边是传统农业镇、经济薄弱。所以,南边几个镇的党委书记都是副处级。
如果从南边的大镇调到北边,都要升一级,比如在南边的镇是镇长,调到了北边的镇,就是书记。如果从北边的镇,到南边的镇平级调动,这就相当于提拔了。比如从北边乡镇的组织委员,调到南边乡镇任组织委员,虽然职务没变,但是已经提拔了,能够调出去肯定要提格的。
按照多年陈例,一向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