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落地北美已三个月了,易姚和陶融一合计,觉得读书很必要,要对这个国家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英语需要突击恶补。只要能听能说,找工作就变得简单了,这叫作:磨刀不误砍柴工。易姚先去专科学校修几门必要的课程。易姚是学财经的,虽然在原理等很多方面的知识是相同相通的,但是她要清楚那些知识的英文表达,另外还需要学习这个国家和地区的税法和条例,和眼下正使用的软件。陶融先打工,然后也去读书,考英语,考证书,说不定在哪个诊所里就找到合适的位子呢。
这计划听上去很不错,既合理也适宜。
第2章陶融
易姚去上学了。
陶融每天泡在图书馆里查看报纸,他只看分类广告那一版,官方招工网站:jobbank,和一个中文网站,看其他移民的信息分享。这个城市太大,他们没有车,所以行动范围就有局限。陶融不愿去太远的地方打工,如果在路上花上个三、四个小时就太浪费了。后来,陶融在jobbank上发现了一家中国人开的豆腐厂,离他们的住处不算远,可以走路去,约40多分钟。
豆腐厂老板的身上穿着黑色的防水的胶皮围裙,脚上是一双帮很高的胶皮靴。他的眼睛盯着陶融,有点夸张地上上下下地打量陶融:皮肤白皙,戴着眼镜很清秀的样子,细长的手指一看就是不干活的,个头不矮,却有点瘦,肯定拎不起50磅一袋的豆子,语气里带着重重的怀疑:&ldo;你行不行啊,看你像个文弱读书人,我这里的活不算重,但都是粗活。像你这样的,可有点玄啊!&rdo;
&lso;就一个体力活,我也遭人厌弃!果然是百无一用是书生。&rso;陶融在心里苦笑,脸上却堆满微笑,说:&ldo;行,老板,怎么不行,男人干点活怕什么。&rdo;
老板赞同地点了点头,问:&ldo;你是才来加拿大的吧!&rdo;
&ldo;嗯,三个多月。&rdo;陶融很诚实地回答,&ldo;需要工作啊!&rdo;他说这话的时候有点腼腆,便略低了低头。
&ldo;是啊,刚来的人都需要有份事情来settledown。&rdo;老板顿了顿,&ldo;我这儿人人都一样,750一小时,上午8点到晚上8点,包你中午和晚上两餐。我要是要了你,你可不能干两周就嫌累,走人了,找人是很麻烦的---。&rdo;
活儿果然不算累,也很简单,就是把切好的豆腐块儿装进塑料盒里,有三块的,六块的,和12块的三种盒子。问题是,豆腐是方的,盒子是圆的,最后一块豆腐是要砸进盒子里的,既不能把豆腐砸烂了,还要刚好到位可以盖上盖子。在这里涝豆腐的几乎都是女人。
除了吃饭的时候有半小时休息,上午和下午分别有15分钟休息。陶融第一天上午休息就发现手已经冻肿了,切好的豆腐都放在冷水里,要从冷水里涝出豆腐装盒。虽然带着手套,仍然寒冷刺骨,刺骨寒冷。到午餐休息前,陶融已经感觉不到自己的手指头了。那一顿午饭,陶融也吃得比较艰难,因极度肿胀,手上的皮肤被撑得紧紧的,他勉强握勺进食。
压豆干是个技术活,厚的薄的,一框放多少豆腐,压到什么程度才刚刚好,陶融刚来是绝干不了这个的。
最好就是煮豆浆的,那儿不冷,还有新鲜的热豆浆喝。用一根挺粗的大木棍子在一口很大的锅里不断搅动,防止粘底,粘底就会有胡味。这豆浆是要装瓶卖的,绝不能有胡味。豆浆锅挺高,旁边搭了台子,还有梯子。陶融第一眼见到在那台子的人,半蹲着,搅动豆浆锅时,竟突然想起儿时读的童话故事里正在配制□□的巫师。煮豆浆的人负责做一日两餐,十几个人的饭呢,陶融在家就不太会做饭。
陶融上班第一天就发现,几乎所有人讲起话来都跟老板是一样的调调,他们都是福建人。就除了那个煮豆浆的老李,是个东北人。随便听一耳朵他们聊天就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状况。陶融在心里告诫自己:在这里绝不跟人谈他的专业职业。医生是个很神圣的称呼。
老李做饭很有一手,虽然顿顿都是豆腐豆干,但是,老李总是会搭配点什么,让每顿菜都有点小变化,味道也跟着小改变,大伙吃着挺香。两周后的一天,午餐时候,老李端着饭盒在陶融身边坐下:&ldo;你是哪里人?一看就不是他们福建的。&rdo;
&ldo;苏州人。&rdo;
&ldo;那你可是从天堂来到人间了呀。&rdo;
一句话便让陶融情绪轻松了起来,&ldo;你做的饭不错,蛮好吃咯。&rdo;
当老李得知陶融每天都是步行上下班时,立即说:&ldo;以后每天下班跟我一起走,你不就在附近住吗!我捎你回去。我们下班的时候天又黑又冷的,要是下雪天呢,怎么走啊!&rdo;这很出乎陶融的料想,老李的提议更是瞬间暖到陶融心底,铭感五内,这正是他需要的。的确,下班的时候,想到要在寒风中走40分钟,他的心就直打颤,他和易姚在这个城市里没有亲朋,没有故友,没有什么人可以帮他们一下。感激之情在他的眼里来回荡漾,&ldo;这可是一大忙,真太谢谢你啦!&rdo;
陶融来豆腐厂六个星期,拿了两次工资。这份工作对陶融来说真是煎熬,但是一想到那张支票便可摁捺住不安的内心不得不尔地继续下去。这天上午休息时间,老板和供货商说话,就请陶融去附近的咖啡店买几杯新鲜热咖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