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银铃铛是她外公外婆送的(孙家人),肉乎乎的手腕上还有一对银手镯,是太公太婆送的。
“无妨,就让她在我这待着吧,午时便可回去。”
春耕,孩子们都要在家帮忙,学堂只上半天课,这也是为什么到现在才只有七个学生的原因之一。
周先生这收的束脩少,条件稍微好点的人家,也都还是愿意把孩子们送来认识几个字的,识字的人好找活。
周先生挺喜欢这个小可爱,温和的留下了她。
“多谢先生。”
李氏拉了拉还想说什么的婆婆,给周先生行礼。
“多谢先生。”
反应过来的乔奶奶行的礼比李氏就规矩得多,明显是正经练过的。
又看了乔暖一眼,那娃已经拉着她舅舅进课室里去了。
李氏笑着摇摇头,带着婆婆离开。
“唉,你说周先生为什么要留下大丫啊?我怕她闯祸。”
乔奶奶忧心忡忡。
“娘,没事的,大丫那么乖,怎么会闯祸?”
李氏安慰:“再说了,周先生愿意留下她说明看好她,您放心,周先生心里有数的。”
“可那学堂里还有好些大孩子了,会不会欺负大丫?”
“有小风在,不怕的。”
“小风也还小啊,万一他也被欺负了怎么办?”
“那也有周先生在了,再不济,我们家大山也不是吃素的,您说是不是?哪个孩子敢欺负咱家俩孩子,就让大山去找他父亲理论理论。”
李氏如今觉得日子过的特别舒坦,有男人撑腰,闺女乖巧可爱招人喜欢,弟弟听话懂事上了学堂,肚子里又揣着一个,又有了人丁兴旺的娘家,底气足足的,腰杆子挺的直。
大概是滤镜重,也可能是被乔大山不在乎的态度感染了,乔暖跟李如风一系列有些许出格的行为,都被她归结到了调皮可爱。
婆媳俩渐行渐远,说话声在春风中飘散。
“李如风,听你姐夫说你已经认识不少字,说说看,你都会哪些?”
“三字经及百家姓均识得。”
小小的李如风挺直了脊背,小松苗般站在那里,淡定的回答周先生的提问,半点不见慌乱。
这两本确实都会。
为了验证他前世学过的三字经跟百家姓是不是跟这里的一样?拜托他姐夫进城的时候给他买了两本回来。
有点贵,两本入门书籍花了四两银子。
确实一模一样,就是繁体字看的有点吃力,结合他背诵过的,好歹他还是勉强给认全了。
“哦?那老夫考考你。”
“先生请出题。”
“曰士农,曰工商。后面是什么?”
“此四民,国之良。”
“可知是何解?”
“读书人、农民、工人和商人,称为四民,都是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
“哦?你是这般理解的?倒也不错,但你需记得,士农工商,尊卑分明,不可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