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不仅是圣人,还有太子,他不能依靠着别人的良心活,随时担心对方可能转变心思。
如此一来,他就需要保命的东西。
纪彬挑选的,便是名声。
这名声说起来平平无奇,可名声到了一定程度,有名声的人则成了名士。
天下名士若有损伤,那会有万千人讨伐。
即使是圣人,也要顾及这一点。
纪彬不想做名士,但不得不做名士。
他在兴华府做的事,肯定会一件不少地传到圣人耳朵里。
再传到汴京朝堂中。
有时候要么没名气,要么名气大得让别人动不了你。
抛开这些来说,纪彬接触过太多在边关打仗的兵士,不说柴力鲁石等人,也不提程知县等人。
只讲一件事。
夏阳坝夏大娘的儿子。
那个纪彬从未见过,但见过书信的保义校尉,如今应该已经升职,具体职位纪彬不清楚。
但他在边关已经六年了。
从纪彬头一次见到夏大娘,她自己在家中,只有见到小货郎才能帮她念信。
那时候是永义十四年十月份,当时夏校尉已经在边关两年。
如今永义十八年九月底,又是四年时间过去。
依旧是夏大娘自己在家,虽说有几任知府照顾,但这怎么比得上亲生儿子。
她的儿子在战场上厮杀,才有了他们现在的安稳。
纪彬跟这位夏校尉从未见过,可从他身上,却看到万千兵士们的缩影。
有了他们,才有了今天的日子。
有了他们,才能在家办什么宴会。
再有上个月在兴华府过中秋。
宗轮将军虽不说,但听周围人言语,就能明白这位大将平日里都在做什么。
他远在兴华府,也还在思虑边域。
那关外的正赤部落狼子野心,刚知晓兴华府有乱,知晓宗轮将军离京,立刻进攻边域。
这肯定不是巧合,而是随时准备喊打喊杀。
有这样的恶邻在身边。
谁又能睡得安稳。
边关的百姓们过得贫苦,主要就是因为这些恶邻。
小股敌兵不断骚扰,豺狼野心昭然可见。
抢的不止是南军国百姓们的粮,更是他们的命。
如今边关商路不通,也是因为这些随时准备撕咬南军国的番邦人。
他们视南军国是随时可以啃噬的肥肉。
实在可恨。
所以纪彬在听到程知县要借棉花的时候,第一个想法是送。